何 欣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由膝關節腔內出血導致的膝關節軟骨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引起膝關節腔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患有血友病、接受膝關節穿刺治療或膝關節鏡檢查及運動損傷等。臨床研究表明[1],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在患病的早期無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的加發展,此病患者可出現膝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癥狀。此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容易引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鹽酸氨基葡萄糖是臨床上用于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疾病的常用藥[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對31例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6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為19~60歲,平均年齡為(32.41±5.82)歲;其中,因關節囊撕裂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15例,因韌帶拉傷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11例,因接受膝關節鏡檢查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2例,因接受膝關節穿刺治療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3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20~58歲,平均年齡為(32.75±5.63)歲;其中,因關節囊撕裂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14例,因韌帶拉傷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12例,因接受膝關節鏡檢查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3例,因接受膝關節穿刺治療而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患者有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膝關節軟骨損傷均是由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2)導致其發生膝關節腔內出血的病因明確。3)其肝、腎、心、肺等器官的功能均無異常。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風濕病、類風濕病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或嚴重的感染性疾病。3)不能堅持治療或中途退出本研究。
用雙氯芬酸鈉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雙氯芬酸鈉(生產企業:安陽市九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北分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0415;規格;100 mg/粒)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2次/d,連續用藥8周。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鹽酸氨基葡萄糖(生產企業:北京康必得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173;規格:0.24 g/粒)的用法是:口服,0.48 g/次,3次/d,連續用藥8周。
1)治療前后,采用Noyes關節軟骨評價系統評估兩組患者膝關節軟骨的功能[3]。此系統將兩組患者膝關節軟骨的功能分為0級、Ⅰ級、ⅡA級、ⅡB級、ⅢA級和ⅢB級六個等級。0級:患者膝關節軟骨的功能正常。Ⅰ級:患者的膝關節軟骨存在輕微的病變。ⅡA級:患者的膝關節軟骨內有病變組織,但病變組織僅累及軟骨全層的50%以下。ⅡB級:患者的膝關節軟骨內有病變組織,且病變組織累及軟骨全層的51%~90%。ⅢA級:患者膝關節軟骨的全層發生病變,但未出現周圍軟骨下骨質異常的情況。ⅢB級:患者膝關節軟骨的全層發生病變,且伴有周圍軟骨下骨質異常的情況。2)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的水平。3)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皮疹、頭暈等)的情況。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膝關節軟骨功能為0級~ⅡA級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膝關節軟骨功能為0級~ⅡA級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膝關節軟骨功能分級情況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及IL-6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NF-α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TNF-α及IL-6水平的比較(μg/L,±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TNF-α及IL-6水平的比較(μg/L,±s )
組別 例數 時間 TNF-α IL-6對照組 31治療前 205.3±30.2 151.4±21.6治療后 113.5±20.6 70.6±15.4 t值 13.372 16.959 P值 0.000 0.000治療前 211.7±31.1 152.6±20.1治療后 52.5±16.7 33.8±12.4 t值 25.110 28.007 P值 0.000 0.000治療后組間各指標比較的t值 12.807 10.363治療后組間各指標比較的P值 0.000 0.000觀察組 31
在用藥期間,對照組患者中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皮疹癥狀的患者各有1例,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9.68%(3/31);觀察組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23%(1/3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7,P=0.605)。
有研究表明,膝關節腔內出血可累及滑膜,從而可導致滑膜出現炎性反應,使膝關節腔內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繼而可導致膝關節軟骨發生損傷。也有學者認為,膝關節腔內出血可直接累及膝關節軟骨,導致膝關節軟骨發生損傷,并進一步引起滑膜病變[4]。由此可見,膝關節腔內出血是引起膝關節軟骨損傷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的特效藥。大量的研究表明,用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申筠[5]報道了用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炎的療效,證實此藥能刺激關節軟骨細胞再生,促進骨骼吸收鈣質,對改善關節的功能、延緩軟骨軟化和退變、抑制炎癥因子的生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有學者用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鹽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種氨基單糖,具有較好的生理活性,可抑制膠原酶的活性,從而發揮保護關節軟骨、預防關節軟骨損傷的作用。另外,此藥還能抑制炎性細胞因子在軟骨細胞內的信號轉錄,從而起到抗炎的作用。既往的文獻報道顯示,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對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3%~6%之間,提示此藥的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23%。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對膝關節腔內出血所致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膝關節軟骨的功能,降低其TNF-α和IL-6的水平,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