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森
(桓臺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山東 淄博 256400)
麻醉是指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的全身或局部組織暫時失去知覺,通常用于手術或急救中。麻醉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復合麻醉等。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上肢手術的患者施行局部麻醉可減少其因手術創傷所致的應激反應。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神經區域傳導阻滯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等。有研究表明,神經區域傳導阻滯麻醉具有麻醉時間短、效果佳的優勢[1]。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進行上肢手術時常用的神經區域傳導阻滯麻醉方式之一。有研究表明,對進行上肢手術的患者采用在神經刺激儀輔助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雖好,但易使其出現血腫、感染等并發癥[2]。本文主要探討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在桓臺縣人民醫院進行上肢手術的96例患者。這96例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這9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2例,女16例;其年齡為21~59歲,平均年齡為(41.12±7.32)歲。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31例,女17例;其年齡為22~60歲,平均年齡為(41.65±7.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術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常規檢查、凝血三項檢查、肝功能檢查等常規檢查。進入手術室后,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同時,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為對照組患者在神經刺激儀輔助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具體的方法是:1)將神經刺激儀的正極通過一次性心電圖的電極,然后粘貼在患者的皮膚上,同時,將神經刺激儀的負極與絕緣針相連。2)連接成功后,將神經刺激儀的模式調整為針刺模式。使用穿刺針對患者進行穿刺,穿刺點為患者的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之間。穿刺成功后,啟動神經刺激儀,將電流設置為1.0 mA,將頻率設置為2 Hz,將計時單位設置為0.1 ms。3)當患者的神經區域出現明顯的肌肉顫動,可逐漸降低電流的強度。當電流強度為0.3 mA且患者存在明顯的肌肉顫動時,可確定穿刺針位于距離其神經最近的位置。4)通過與絕緣針相連的延長管,為患者注射15 ml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和20 ml濃度為0.4%羅哌卡因的混合液進行局部麻醉。為研究組患者在B超定位引導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具體的方法是:1)將B超診斷儀的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將探頭置于患者的鎖骨上方1~2 cm處進行掃描,可見其頸內動脈和靜脈,向外可探查到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即為臂叢神經。2)使用B超診斷儀對穿刺的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將穿刺針刺入患者的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之間。3)穿刺成功后,為患者注射15 ml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和20 ml濃度為0.4%羅哌卡因的混合液進行局部麻醉。
觀察兩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將患者麻醉的效果分為優、良和差這三個等級。1)優: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無疼痛感。2)良: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存在輕微的疼痛感,需為其使用鎮靜和鎮痛藥物才能繼續進行手術。3)差: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存在劇烈的疼痛感,需為其更改麻醉的方式才能繼續進行手術[3]。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聲音嘶啞、穿刺時刺入動脈[4]。
使用SPSS21.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用藥后,研究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麻醉優良率的比較 [n(%)]
用藥后,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適用于上肢手術及肩部手術。根據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將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分為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和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以往,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常根據患者的頸部體表解剖標志進行定位,但該定位方法屬于盲探式操作,易損傷其神經和血管,術后并發癥較多,且存在阻滯不完善的情況[5]。有研究表明,為進行上肢手術的患者采用在神經刺激儀輔助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可使患者出現局部麻藥毒性反應[6]。B超定位是一種高分辨率的超聲定位技術。該定位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現患者肌間溝處神經和血管的結構,從而可避免因進行盲探式操作所致的血管和神經受損。有研究表明,為進行上肢手術的患者采用在B超定位引導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有利于麻醉師觀察麻醉藥物的擴散情況,控制麻醉藥物的用量,從而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7-8]。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與在神經刺激儀輔助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相比,對進行上肢手術的患者使用在B超定位引導下施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