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美國特約記者 李婷 ●林怡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佛系”青年,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青年,也開啟了他們的“佛系”生活模式。冥想、吃素、打毛線,已經是這一代美國佛系青年身上的標簽。面對經濟衰退期,他們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尋找生活平衡的辦法。曾在電影《穿普拉達的惡魔》中亮相的維密第一超模吉賽爾在社交媒體上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早上5時30分起床,趁孩子們還在熟睡,花半個小時正念冥想,這一天過得清醒而專注;只要條件允許,每天下午4時30分她還會花上20分鐘來練習。吉賽爾說自己是個控制欲強又很容易分心的工作狂,所以需要正念冥想來幫助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今,繼跑步和瑜伽之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在嘗試另外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念冥想(如圖)。
“健康生活方式”
“正念”這個詞起源于印度佛教巴利語里的“Sati”,意思是關注。進入美國之后,它被定義為:“不帶批判地對當下的覺察。”練習者會不斷被提醒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流動”上,借此更專注在當下以真正看清世事,并提升注意力。據說,這種冥想方式并不是在“消除”壓力,而是要幫助人們找到一個和壓力“共存”的生活方式。正念冥想正成為美國中產階級的“健康生活方式”。
吉賽爾在自己的新書中寫道,二十出頭的時候由于工作壓力太大曾患驚恐障礙,甚至想過自殺,于是在醫生的建議下,放棄煙酒、轉向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始學習瑜伽哲學和正念冥想。通過十幾年的練習,她學會了淡定地站在情緒旋渦之外來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就好像看電影那樣,雖然還是會沮喪和哭泣,但不會被卷入其中。現在的吉賽爾,是一個快樂、充滿耐心的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個熱衷于公益事業的環境保護倡導者。
冥想課程受歡迎
關于正念冥想,世界500強企業、安泰保險集團CEO馬克有過一段這樣的描述:2004年他有一次遭遇意外雪崩被困兩個小時,那次是他第一次與死神如此接近,之后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沮喪的馬克正準備提前退休時,接觸到源自東方的一些治療方法,包括瑜伽和正念。其實他在1974年上大學的時候就學過冥想,而現在面對身體的疾病,他開始從正念中受益。馬克說,他能更客觀地去觀察身體的疼痛,而非讓消極情緒使疼痛加深,“身體疼痛就是疼痛,我不是疼痛本身”。這對于他恢復斗志、重獲健康來說非常有效。
目前在美國很多人都在練習正念冥想,從國會議員到NBA球星,從硅谷創業者到紐約的金融精英。有的公司甚至還建立了正念中心,并設立“首席正念官”的職位。美國《時代》雜志也曾兩度用封面故事報道了正念冥想這股潮流,美國各地的學校、醫院、律師事務所、政府機構、公司,甚至是監獄,都開設了靜坐冥想班,幫助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在美國,已經有2000多家冥想室,“正念冥想”一詞出現在美國亞馬遜超過3萬本書的標題里,與冥想有關的手機應用已經有1000多個。
新一代流行的健身方式
筆者來到位于紐約曼哈頓市中心的正念內觀中心,這里提供每節課半小時的正念課程,用戶可以按單次付費或成為會員享受所有的課程。一位來上正念 課的初學者告訴筆者,“在紐約人們總是走得很快,擔心自己落后,我的工作壓力大感到焦慮需要放松,這個課程的消費很值得。”類似的工作室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里紛紛建立,連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周也有靜心冥想課程提供給忙碌的紐約客們。
正念相較于其他冥想的特點是“脫離了宗教”范疇,它依靠的不是任何外界力量,而是“靠自己”改善自身想法、心態以及處境。這大大降低了加入正念冥想的門檻。美國作為正念冥想普及度最高的國家,心靈健康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每天下班回家冥想半小時,周末去工作坊享受一下午的寧靜時光,日益成為更多人放松減壓的新選擇。“正念冥想很可能會繼跑步火爆社交媒體之后,成為新一代流行的健身方式。”紐約的媒體報道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在大家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把精力放到身體鍛煉時,也關注內心;繁忙的都市人學會通過正念冥想,來調節自己的內在狀態,應對快節奏高強度的環境變化。
美國社會已經從名人開始帶動,形成了濃厚的冥想社會氛圍。從追求新奇異類,到把健康生活作為維持生活穩定感的慰藉方式,美國“佛系”青年正在逐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向外界索取,轉變為向內心探求,追求更自我更健康的一種生活形態。▲
環球時報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