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平 張小峰
【摘 要】通過無痛消化內鏡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減輕了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焦慮與不適,同時提高了檢查的質量與效果。然而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患者因素及操作因素的影響而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產生,為了更好的避免這些不良反應,則需要對無痛消化內鏡的風險因素進行準確的分析,進而找出完善的護理對策。
【關鍵詞】無痛消化內鏡;風險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59-01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無痛消化內鏡被廣泛的應用在國內各個醫院的治療中。無痛消化內鏡主要是指在對患者進行胃腸檢查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其能夠在舒適、安全、無痛的淺睡狀態下進行,麻醉師以及內鏡醫生則會在此過程中為患者注射藥物,通過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使得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抑制,提高患者的痛閾,同時減少患者的咳嗽等保護性反射。然而,在醫院的各個治療技術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無痛消化內鏡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同樣也不例外,因此,需要我們及時準確的對其風險因素進行評估,進而找到更好的護理對策。
1 無痛消化內鏡的風險因素
1.1 患者因素 根據大量的研究實踐表明,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操作過程中,其效果會受到患者因素的重要影響,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患者的年齡以及患者的體重指數。在不同年齡段的患者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操作過程中,對于老年人使用異丙酚進行麻醉時,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較強,主要則是因為其器官的功能相對衰弱,并且心肺功能的障礙高,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低氧血癥的發病率極高。然而在對兒童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過程中,由于其呼吸循環系統的發育并不完全,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導致低氧血癥的情況出現,并且兒童的換氣不足風險的發生率更高。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過程中,對于不同性別之間所產生的風險因素也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男性患者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過程中更易發生低氧血癥,其主要是因為男性患者的體重指數較高,并且男性更容易改變氣道的通氣。與此同時,在研究中表明,女性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通常更加容易產生焦慮的情況,從而導致對于疼痛更加敏感,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相關的并發癥。在體重指數方面,則有研究表明,體重與血壓之間呈正相關,并且當體重指數大于等于30的患者,在手術中產生呼吸抑制的事件是非肥胖患者的兩倍。[1]
1.2 操作因素 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過程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操作時間、操作類型以及鎮靜方式的不同,所帶來的危險因素也是極多的。通常情況下,對于較為復雜以及操作時間較長的內鏡操作時,應該采用深度鎮靜;而對于一些操作較為簡單的內鏡操作時,則只需要中度鎮靜即可。在不同時間長短的無痛消化內鏡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導致一些與鎮靜相關的不良事件,通過對大量研究的分析,內鏡檢查的操作時間每延長一分鐘,則會增加3%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在不同患者不同原因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操作過程中,對于鎮靜藥物的選擇以及劑量的選擇都是不同的,為了更好的控制藥物劑量,降低風險的發生率,應該要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進行鎮靜。在對一些低氧易感患者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過程中,則不能采用一次性用藥的方式進行鎮靜,應該采用分部給藥的方式,進而減少在進鏡的過程中對患者咽喉部位所產生的刺激,同時減少藥物的呼吸抑制,得到良好的鎮靜效果。[2]
2 無痛消化內鏡的護理對策
2.1 增強護士識別及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 在進行有效的護理之前,首先就應該做到準確的識別護理風險。在此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高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醫院則需要定期組織相關的專業培訓對護士進行培訓教育,通過對護理風險的講解,促進護士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準確的識別出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利用專業的知識技能進行護理風險的防范,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解決措施,并分析主要產生的原因,避免護理風險的產生。
2.2 術前準備 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的手術之前,首先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出護理評價,同時必須要對手術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藥品等進行充分的檢查,進而保證麻醉藥品級急救藥品齊全,各種手術器械級設備性能完好;其次要對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的講解,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告知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的四到八個小時之內不能進食任何食物,手術前一個小時之內不可以喝水。
2.3 術中監控 在醫生進行手術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做好配合工作,首先護士必須要對無痛消化內鏡的操作程序充分了解,從而做到與醫生之間默契快速的完成配合,盡量縮短在手術過程中浪費的不必要時間。同時護士必須要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監控好患者的呼吸頻率、血壓、心電圖、脈搏以及意識狀態等。當患者在術中出現生命體征異常時,應該立即暫停操作,注射相應的藥物等待其生命體征恢復時再進行手術操作。[3]
2.4 術后護理 對患者的術后護理必須要加強重視,規范護理操作。首先在患者完成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之后,應該立即加裝護欄,以此來幫助患者將體位固定位左側臥位,同時在患者蘇醒之后,必須要及時將口墊取出,及時處理上面的分泌物,避免患者出現嗆咳或窒息的狀況;其次,護理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包括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觀測患者在術后是否會產生病情變化,一但出現異樣,及時上報給醫生。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在實際的手術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導致不良反應的出現,對患者的安全帶來嚴重的影響。通過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完善其護理對策,可以有效的提高無痛消化內鏡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進而促進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 董瑩,張先翠,左利霞. 無痛消化內鏡的風險評估及護理進展[J]. 臨床護理雜志,2013,12(04):47-50.
[2] 席惠君. 尥次賦導觳椴渙際錄姆縵找蛩胤治黽霸げ餑P偷墓菇ǎ跠].第二軍醫大學,2014.
[3] 萬小雪,黃茜,袁建輝,馬久紅. 風險管理應用于無痛消化內鏡微創治療的效果評價[J]. 江西醫藥,2018,53(05):4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