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輔導員是高等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只特殊力量,《教育大辭典》中將高校輔導員定義為:在中國高校中從師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人員。他們是大學生“學習上的教授者、生活上的指導者、人生中的引導者”。在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輔導員應當從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素質、業務能力素質等各個方面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內涵及外延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困境;職業能力提升;路徑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得到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隨著新形勢下大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接觸到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全面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變得刻不容緩。輔導員作為和大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角色,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日益復雜的工作環境,進一步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強化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建設能夠進一步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才能不斷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生機和活力,開創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新局面。
1 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于2017年8月31日修訂通過《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將輔導員定義為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并明確指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正是在這樣相應的社會角色扮演并通過與其直接受眾——學生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了輔導員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不同群體對輔導員角色定位具有不同的期望。在中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進程當中,高等院校的學生工作正在逐步走向獨立化、規范化,越來越需要一只專門的隊伍進行統一管理。于是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定位逐步成為一個必然趨勢。輔導員的職業化,是指高校專職輔導員經過嚴格的專業學習和培訓,達到輔導員職業執業資格要求,通過嚴格的考核、晉級、淘汰等機制,保持輔導員職業的相對穩定性。[1]輔導員的專業化,是指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人員,經過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樹立專業意識,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強專業的繼續學習和培訓。[2]專業化是輔導員隊伍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職業化是輔導員隊伍穩定發展的保障。
2 輔導員工作的困境與新思考
現階段,輔導員的工作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思政教育、班級管理、勤工助學、心理與就業咨詢。看似簡單,但是這幾項工作要具體到每一位學生,延伸出與學校教學、管理等各個部門方方面面的聯系。過去,輔導員隊伍基本由本科剛畢業的年輕人承擔,因而工作熱情高、干勁十足是這個群體的特點。但正因為這個群體相對年輕的特點,導致普遍職稱水平低,學術水平低;加之學生輔導員處于高校學生管理體系的最“末端”,他們始終處于被領導者和事務執行者的地位,因此,個人對職業的認同感低,社會對輔導員工作的認知度低致使輔導員隊伍建設在前進中受阻。為改變這一現狀,現如今各高校在輔導員招聘過程中首先對應聘者的學歷提出了要求: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其次在職稱評定方面各高校也相繼出臺了新的政策用以緩解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等現狀。
我們應當認識到,輔導員工作始終圍繞著大學生思政教育這一基本矛盾展開,“人生的引導者”是輔導員最為本質的任務,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角色,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這一定位無疑是最為貼切的。輔導員隊伍應該是一直具有很強基本職業技能、專業職業技能(包括思政教育、心理疏導、職業生涯規劃等)、關鍵職業技能和年齡結構搭配合理的隊伍。唯有這樣,輔導員才成著實承擔起“學習上的教授者、生活上的指導者、人生中的引導者”的角色。唯有這樣,才能使輔導員在入職之初就明確自身工作的最終目標,才有利于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
3 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
3.1 堅定信念,愛崗敬業
理想是前進的動力,是指路明燈。輔導員在工作當中首先應當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先鋒力量,輔導員的一言一行所流露出來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對大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站在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上堅持自己的職業理想才能夠在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同時,愛崗敬業是輔導員對待工作的基本職業要求,也是輔導員在日常工作當中應當具有的基本道德操守。輔導員以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為己任,要時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工作當中。愛崗敬業也是個人魅力的體現。對學生和教育事業的熱愛,能夠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的建立起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3.2 虛心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大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知識群體,具有現代意識和獨立人格特征、崇尚科學與理性,善于與新事物打交道。因此輔導員的另一個重要的能力結構就是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無論是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還是科研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不停增強知識儲備,才能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更上一層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工作者,輔導員需要將思想觀念、政治理念和道德規范傳遞給學生,教導學生“去糟取精”,這必然要求輔導員要終身學習。在輔導員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輔導員可以通過組建科研小組、開展專項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交流協同創新等不同形式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
3.3 做腹中有墨的良師益友
輔導員隊伍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是必然趨勢,但年輕不可“學無所成”。輔導員之于學生,首先是老師其次才是朋友。教師的廣博知識會對學生產生無形的教育影響力,因此輔導員必須要具備合理的知識構成,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良好的業務素養,既要心理學相關的學術背景和前沿知識,還要掌握所負責院系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將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及全面發展的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教育哲學作為核心知識層,把眾多學科知識作為輔助知識層,通過知識的相互滲透實現深厚的知識底蘊和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完美結合。[3]努力建設一支學習型的輔導員隊伍。
3.4 勇于實踐,創新工作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把“巧干”和“實干”相結合,所學所思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水平。輔導員的工作瑣碎而復雜,要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工作技巧必不可少。從現實來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網絡運用能力,組織活動能力等都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重要方式和途徑。[4]輔導員開展工作要在以上活動形態上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一是語言載體,通過書籍的書面語言和教育者的口頭語言傳遞教育信息,語言的豐富性體現在形式多樣的書刊、口號、演講、報告、授課、談話、等載體。二是網絡載體,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引導網絡輿論,提高學生媒介信息的辨別、批判和轉化能力。三是文化載體,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形成優良校風、學風和教風,構建大學精神和良好育人環境。四是無形載體,即對教育者加強人格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最新高校輔導員工作技巧與職業能力經驗借鑒指導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李琳.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三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
[4]張宏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J].思想理論教導刊,2011.
作者簡介
張偉鵬(1992-),男,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