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要想熟練掌握知識必須通過大量實踐,而作業就是實踐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然而,在傳統保守的教育思想引導下,語文作業的設計往往具有局限性,帶有濃厚的應試訓練色彩。因此,要想使得當前小學語文作業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必須從優化作業設計這個層面入手。在此基礎上,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作業現狀,然后從優化作業內容途徑及分層作業設計理念提出建議。希望對關注該問題的語文教師們提供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多姿多彩
在小學課程中,語文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學好語文不僅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奠基石。而作業又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鞏固課堂知識的必要保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作業的設計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其中主要表現在:(1)數量和質量的極端不匹配,題海似的作業讓學生疲于應付,作業無質量可言;(2)目標不清晰、主觀性、盲目性,其中的知識點瑣碎、重復、不整合,訓練點安排缺乏科學性;(3)不能因材施教,所有同學都做著完全相同的作業,作業效率低下;(4)形式單一,將作業形式局限于抄寫詞語、造句、寫小作文等形式,導致學生厭煩作業,難以提起興致投入其中。因此,教師需要從作業內容、形式、途徑等方面不斷探索如何布置高質量的、合理有效的家庭作業,才能使得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和改善。
一、讓語文作業多姿——設計形式多樣的語文作業
教師科學、精心地設計形式多樣豐富的作業,全方位激發學生寫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修復其學習興趣,這樣對學生來說作業就是一種樂趣而非負擔。學生除了能按時完成,還能完成得充滿巧思。
(一)拓展多元的語文作業內容
小學生恰好處于活潑愛動的年齡,單調的“寫”對他們尤為枯燥,難以專注其中。聽、說、讀、寫是學習每種語言文化的四大要素,而這四種學習方式可以較為全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對語文的學習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投入其中。讀是語言的積累,聽、說、寫則是語言的語用,從課內的聽說讀寫拓展到課外的聽說讀寫,這才是真正的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用語言。學生通過“聽廣播、說收獲”“向家人匯報當天的學習情況”“與同伴一起讀書”“寫學習日記”等不同形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語文學習的語用功能才得以最大化實現,這樣的語文作業內容才是豐富多彩的。
(二)倡導語文綜合實踐性作業
小學語文教師布置作業時,可以在保持書面作業的量適當的情況下加入語文綜合實踐性作業。明確實踐性作業主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研走訪、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隨之呈現出一篇篇精彩的實踐報告,圖片、倡議書、小報等。語文綜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廣泛涉獵,多途徑學習,既豐富了知識,也樹立了學生實踐探究、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鼓勵多學科融合性作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轉變,多學科交叉成為時代的主流。由于小學屬于基礎教育而非專業性教育,多學科交叉不僅比單個學科趣味性更強,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將這一理念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不失為一種良策。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學生對繪畫、音樂、表演、科學技術、信息網絡的興趣往往更加濃厚,如果把這些藝術、科學元素加入語文作業中,很有可能會收獲意外的驚喜。
二、讓語文作業綻放個性色彩——設計分層、自主選擇的語文作業
傳統的家庭作業通常是由教師布置、學生全盤被動接受,學生很少有自主選擇權,這樣不僅會導致家庭作業效果不佳,還會消耗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作業內容應該由師生雙方決定,學生也能感受到尊重,成為布置作業的參與者。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全面考慮每個學生的專長,讓學生們“人盡其才”,一定會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譬如:教師可以在某些作業內容上設計平行的可替代選項,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學習了《小池》這篇課文之后,擅長寫作的同學,可以將古詩拓展成優美的散文或者嘗試改寫古詩;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將詩里描繪的景色畫下來,同時將古詩附在畫中;而對攝影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拍攝夏天荷塘景色的照片來跟全班同學分享。
然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和思考的是,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比較低,當他們自主選擇作業題目時,會傾向于選擇抄抄寫寫、機械性重復性的、無需經過大腦思考的作業。如果一直這么持續下去,他們很難取得大的進步,創新能力也難以得到提高,而且“差別等次”這一概念也會在他們腦海中根深蒂固。所以,教師在設計學生有一定自主選擇權的題目時,應注意“葷素搭配”,即簡單題目與有難度的題目搭配,基礎題目與創新性題目搭配,形成一定梯度,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盡可能全面提高,千萬不能讓低層次學生“放任自我”。同時,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一定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在指導他們作業時,要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使他們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待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就需要為他們指明新的方向,幫助他們實現更高的目標,從而讓作業真正起到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的作用。
教師應深度思考作業設計,把學生興趣和需要放在設計的首要位置,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能力培養,那么多姿多彩的語文作業就會為學生發展提供新的平臺,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思索的空間,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學習語文,在實踐中應用語文,不斷拓寬視野、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呂興華.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4(19):161.
[2]吳愛萍.探究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58-5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