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能夠豐富數學學科的內涵和外延,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小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分析了數學文化的概念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著重探討了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學科,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歷史上燦爛的數學文明為人類社會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并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數學文化的傳承將會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頭腦之中,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產生終身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界對于數學文化的研究逐漸深入,新課程標準也將數學文化納入課程體系,數學文化開始走入中小學課堂。但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知識點講授和習題訓練為主,教學內容偏、難、繁、雜,學生對于數學文化缺乏深刻的體驗和感受。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相應的發展。因此,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應該得到一線教師的充分關注。
一、數學文化的概念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數學是在人類的生產勞動過程中產生的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不僅反映了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學界對于數學文化概念的理解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數學文化將數學思想、方法、語言、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當成一個系統來理解;廣義的數學文化是指數學學科范疇之外的數學觀念、意識、心理、歷史、事件、人物與數學傳播的總和。數學文化的滲透不僅能夠將數學學科中的求是態度、理性精神和敢于創新、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傳遞給學生,發揮重要的德育功能,而且能夠使學生在系統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體現智育價值。同時,數學文化的滲透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數學價值,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精神,讓學生深刻體會數學文化,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方式,數學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數學價值,通過對于基本知識的直觀講解和細致分析,引導學生發現隱藏的數學關系,逐漸發展抽象思維,感悟其中蘊含的數學文化。例如,在學習一些關于幾何圖形的知識時,要指導學生畫出具體圖形,在直觀觀察中洞察知識的本質,并深刻感悟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關注現實生活,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文化的滲透應圍繞數學問題的解決來實現。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而在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中去感悟數學文化,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放風箏這一活動來思考,怎么才能知道同樣的線,哪個風箏放得更高?通過結合相關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建立了生活與數學思想的聯系,學生在思考和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文化。
(三)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合作交流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抽象、枯燥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驗數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經歷數學文化的熏陶。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以動態、具體的形式來呈現,讓學生自主觀察和探究、分析和交流,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時,利用多媒體將圓動態地分成16份、32份、64份等等,學生觀察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動態美和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注重學科間的知識交叉,在學科之間的聯系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是現代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其他學科間具有多方面的知識交叉。在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其他學科知識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知識間的交叉關系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運用,感悟數學文化的價值。例如,數學與語文學科的結合,讓學生體會蘊藏于文字之中的數學魅力,使數學文化的滲透渠道更加廣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想品質,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數學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深入挖掘數學文化的滲透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戴耀亮.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57.
[2]郭向子.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才智,2014(21):19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