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波 陳方方
職稱晉升既關系高校教師個人的榮譽感、獲得感,也關系到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創造性。傳統的評審方式對教師個人而言,準備評審資料繁瑣、反復往返復核;對評審部門而言,材料復核效率低下,評審程序復雜。針對上述問題,重慶醫科大學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基于學校公共數據平臺與微服務,創新性地開發了職稱評審服務。
重慶醫科大學數據架構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學校的數據架構由數據交換庫和公共數據平臺兩部分構成。
數據交換庫用于底層業務系統數據交換,實現數據共享。公共數據平臺由共享數據庫及頂層業務數據庫構成。共享數據庫存放數據交換庫抽取的數據,頂層業務數據庫存放新建服務產生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原有底層業務數據庫沒有的。
公共數據平臺具有數據支撐業務與數據反哺業務兩個功能。
1.數據支撐業務功能
底層數據支持上層業務,通過數據抽取實現。數據的抽取是自底向上的過程,分成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從數據源到數據交換庫的數據抽??;第二步是數據交換庫到主題數據庫或OLAP數據庫的再次抽取。
(1)第一層次的數據抽取主要針對數據源層,將數據源層數據抽取到數據交換庫中,這個過程只用于數據交換,不涉及全局的查詢。
(2)第二層次的數據抽取主題針對數據交換庫,它是對數據交換庫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抽取和分類,主要面向數據查詢的集成和應用展示,不涉及數據交換。
第一層次是第二層次的基礎和準備階段。在兩個集成過程中,數據交換庫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是整個智慧校園建設數據運轉的中心。共享數據庫主要支撐頂層服務構建,提供數據支持。
2.數據反哺業務功能

圖1 重慶醫科大學數據架構
在調研分析后,我們發現,現有系統數據無法支撐職稱評審服務的構建,主要表現為:
(1)現有數據質量不高。由于歷史原因,現有業務系統存在很多錯誤數據、缺失數據,這些數據我們采用從數據源頭更改的辦法,教師在查詢后發現數據有問題,到業務部門修改。這樣不僅能督促業務管理部門維護數據,而且清洗過的數據通過抽取能夠不斷完善共享數據庫數據。
(2)數據缺失。由于很多業務系統構建較早,這些業務系統存在一些無法完善的數據。我校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這些業務系統開發較早,若通過二次開發完善數據,不僅成本高,而且業務系統眾多,協調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我們采用頂層新建填報服務的方法完善數據。
頂層新建服務的數據,存放在頂層業務數據庫中,這些數據是原有業務數據庫沒有的,當底層業務系統需要使用這些數據時,可將此數據推送給底層業務系統,實現了數據反哺業務功能。
當前,微服務在各高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服務架構被廣泛認可,它旨在通過將功能分解到各個離散的服務中以實現對解決方案的解耦。我校通過構建一組微服務的方式來構建職稱評審服務,每個微服務獨立部署在不同的進程中,微服務之間通過一些輕量級的交互機制來進行通信。
微服務具有以下優點:

圖2 重慶醫科大學職稱評審流程
1.獨立性好,微服務是松耦合的,可以獨立打包、部署、升級、回滾和彈性伸縮,不依賴其他微服務,不同的開發團隊可以并行開發和部署,避免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提高了效率。
2.部署靈活。微服務可以按獨立進程去部署,既可以將多個相同的微服務部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也可以在一臺服務器上部署多個微服務實例,具備高可靠的水平擴展能力。
3.技術靈活,可針對具體業務特性和團隊技能為一個服務選擇最合適的語言、框架和數據庫。
從實際情況分析,構建不同微服務,對職稱評審服務的好處是,耦合度降低,更易于擴展。同時,這些微服務可為后期績效考核、定崗定級、導師遴選等業務使用,無需重復開發,復用性更高,節約了人力財力。
重慶醫科大學職稱評審流程如圖2所示。
學校職稱評審服務主要由數據查詢與填報、申報與審核、評審三部分構成。
1.數據查詢與填報
職稱評審服務的數據由底層業務系統與教職工填報兩部分構成。通過匯集科研、人事、教務、研究生等系統提前收集職稱評審所需要的教工個人數據,教職工只需要查詢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不需再次填寫;如果不正確,則需要回到數據源頭將各業務系統修正。而對于空缺的數據項,則需要自行手動完善,并且完善后的數據需要各職能部門審核,只有審核后的數據才能成為核心數據。具體的數據流轉圖3如示。
數據填報由很多微服務構成,如,學習和工作經歷微服務、學術團體任職微服務、發明專利微服務、成果應用情況微服務、醫療考評情況微服務等。這些微服務不僅能用于職稱評審,而且在后期開展其他業務時能夠直接調用這些服務,無需重復開發。
2.申報與人事審核
職稱申報主要是利用數據中心核心數據生成申報文件。在進入職稱申報前,教職工先要完成數據填報,并等待數據經職能部門審核通過后,才能夠啟用此服務。教職工啟用申報服務后會自動生成職稱評審所需要的報表,報表中所有的量化分都是根據職稱評審的規則及公式自動生成的,避免了人工打分產生的誤差。
人事審核工作是由人事處對資格時間、參評標準等信息的審查。這一級審核不涉及數據準確性問題,數據是否真實在上一級的數據填報中由各職能部門完成審核。

圖3 重慶醫科大學職稱評審數據流轉
3.評審
審核工作結束后,進入了評審階段,各級評委人數、計分規則、晉級人數等是評審的主要工作,評審專家在系統里能看到參評人所有的申報材料,包括申報表、量化表、代表性文獻全文和其他所有支撐文件。只有通過逐級評審晉級后的參評人才能夠進入學校最終評審,認定其具備該系列相應職稱后,學校會通過公示及發文的方式確定其資格,評審工作才能結束。
申報人員服務實現
1.數據查詢與填報服務
申報者以申報人的角色登錄申報服務如圖4所示。
申報者首先進入數據查詢填報服務里面,左側的樹狀結構圖是個人能夠查詢到的所有與職稱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申報者只需要校對正確性,查詢界面如圖5所示。

圖4 申報者登錄界面

圖5 申報者數據查詢界面

圖6 申報服務界面

圖7 審核界面

圖8 評審小組設置界面

圖9 投票管理界面
申報者查詢發現數據問題,則自行到相關業務系統修改數據,修改后數據會自動同步到公共數據平臺,然后得到正確數據。
而對于需要填報的數據則需要申報者填寫完善,數據填報服務是本服務的核心功能,教工可以通過數據填報服務提交本人的各類數據到業務部門,經過業務部門審核后成為核心數據。一旦數據經過部門審核成為核心數據,除非通過書面方式經過業務部門同意后刪除,不允許修改。不同類型的數據的填報入口只需點擊數據查詢服務頁面的“填報”按鈕。
2.職稱申報服務
職稱申報服務是利用數據中心核心數據生成申報文件的服務。點擊“申報服務”可以進入職稱申報服務菜單。具體如圖6。
審核人員服務實現
申報人完善申報所有數據后,首先由所在院系的審核秘書對相關材料進行審核,秘書審核后再由部門負責人審核。學院管理員可以設置權限給本單位人員,指定審核申報材料的某一部分。審核界面如圖7。
評審人員服務實現
評審服務首先要設置評審小組,方便將申報人員分類管理,如圖8。分組設置好后進入投票管理,如圖9。
小組秘書點擊“開放投票”后評委才能開始投票;評委可以在“查看未投票”查看沒有完成本組投票的評委;評委投票結束后點擊“提交投票結果”生成投票結果。
重慶醫科大學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學校數據平臺開發的數據填報和職稱評審服務,完善了公共數據平臺數據,形成了數據支撐業務,數據反哺業務的良性循環,解決了兩大問題,促進了兩大改進。
統一填報,逐級審核,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數據問題,經過多年建設,學校數據中心已經集成了教學、科研、人事等各業務系統的大量數據,但經過梳理,現有數據既存在缺失也存在不準確的問題,按照修正存量、補充增量的原則,通過個人填報,部門審核的方式,確保了數據的完善和準確。二是成本問題,原來老師每申報一次,就需要填報一次、審核一次,存在人力、時間等資源的極大浪費,現在一次填報,多次可用,終身有效,既可以支撐職稱評審,也可以服務于教師個人績效考核和導師遴選等其他業務;同時通過系統初步判斷,避免了人工疏漏,而全過程無紙化申報,也避免了資源浪費。
規范流程,減負增效,促進了兩大改進。一是流程改進,職稱評審是學校人事、教務、科研等多部門協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業務,信息化手段規范了填報、審核和評審的各個環節,明確了各部門權責,實現了每一個環節的有據可依、有據可查,進一步規范了業務流程。二是效率改進,線下評審存在層級多、材料復雜、不利于統計查詢和歸檔等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標準化、動態化管理,方便了統計查詢,強化了信息利用的有效性,職稱申報和評審環節由原來的8個環節減少至4個環節,切實達到了縮短流程、減負增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