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奇峰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滲透德育教育,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育人要求一樣,要把“育人”放在體育教學首位。體育教學比其他學科更有機會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公平、公正、堅毅、勤勞、勇敢、團隊精神、組織紀律性等優良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群體活動;突發事件;滲透方法
小學時代是學生發展身體,增長知識的黃金時代,也是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它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屬性。就我國教育方針而言,在學校整個教育體系中,體育并不單獨存在,而屬于德、智、體、美、勞五育有機聯系的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早就指出:“未來的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人的唯一方法。
一、注意在體育課堂教學常規中滲透德育教育
1.教師的儀表。教師上課就必然要在學生面前“亮相”。學生要從教師形象體察到教師的氣質,對事業的熱情和信心,從而決定向你學習的程度。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既要有一般教師在莊重嚴肅的風度,又要體現出職業的特點——健康而有朝氣。通過教師的儀表來感染學生并增強學生對儀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
2.教師的語言。教師用語要文明、簡練,有較強的邏輯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奮性和學習興趣,但切忌低級趣味。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養成文明用語的習慣。
3.教師的態度。尊重學生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對那些能力較差,組織紀律性較差或不重視體育鍛煉的學生要耐心幫助,絕不用譏諷的語言來刺激他們,更不侮辱謾罵學生。與此同時還要教育其他學生關心和尊重他們。對體育骨干、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從嚴要求,對待學生培養學生的對人對事的正確觀念。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徑運動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堅持練習卻能培養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球類項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進行,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又可以增進學生的勇敢頑強、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思想品德。
2、結合不同的組織教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隊列隊行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通過對場地器材的保護,增強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產的思想;課堂小結表揚好人好事,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3、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表現,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判別能力,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在群體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群體活動有升旗儀式、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安全演練、文娛活動、學校大會、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等,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機。這些活動可以活躍師生生活,陶冶情操,樹立良好校風、學風、班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師要使學校的群體活動與德育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如每學期舉辦運動會、舉辦隊列隊形、廣播體操、跳大繩、拔河等比賽。對陽光體育大課間進行檢查、評比,并實行量化考核管理,成為評選文明班級的條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種活動中去。這些群體活動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時機。
三、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要追求的目標。
1、體態暗示法
用體態暗示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過程中。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廣大學生心悅誠服。例如,教學中發現某學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時,教師漫步走到該生跟前,遞個眼神,擺擺手,以示提醒或制止,這要比中止教學,當眾直呼其名批評教育效果更好。
2、實踐體驗法
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育項目本身又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學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在藝術體操的練習中得到美的享受,這是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教師應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目的的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體會人生的價值,培養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品質。
3、激勵競爭法
體育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刺激、體態暗示、榜樣示范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師運用激勵競爭法時,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則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將受到懲罰,從而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
4、時機捕捉法
不良個性心理的發展,應引起教育者的關注,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啟發誘導,以促進其轉化。例如在足球比賽中,有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應及時給該學生以恰當的鼓勵和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感染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會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新穎獨特的教法,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不僅有利于學業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2][教育學基礎教育論文:淺談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3][體育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總結]
[4][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5][體育課中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經驗總結]
(作者單位:殷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