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梅
摘 要:語文的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明確地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們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及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漸形成優良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構建這樣的學習氛圍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措施
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充滿活力,學生能有趣而深入的學習,也能有效拓展延伸,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除了一些方法:
一、激趣導入,進入語文的世界
一堂課的導入太重要了,導入直接關系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先帶領著學生唱唱歌,背背詩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到學習狀態,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一般情況,我大多是激趣導入新課。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會看到這樣一座銅像,他目光炯炯,正視前方,神情剛毅自若,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微笑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和靄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習慣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信,這就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會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應該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認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短時間似乎會起到些許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三、富有感染力的范讀,讓學生身臨其境
好的范讀,可以達到能讓學生幾乎看見人物的形象,聽見人物的聲音,更能領會老師的感情,進一步感受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學生,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我在教學《船長》一文時,通過范讀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想象船身被撞開了窟窿,船被海水包圍著,海水肆虐地涌向船艙的緊張情景。我給學生大聲地范讀,學生聽得那么仔細,又指名學生讀,最后齊讀,仔細體會船長哈爾威面對危險所表現出來的鎮定自若,以及他讓婦女兒童先走,船員斷后,唯獨沒考慮到自己的獻身精神。此時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當哈爾威隨著輪船一起緩緩沉入海底時,學生們被徹底感動了,他們強烈地感受到哈爾威那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尚靈魂,以及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學生對哈爾威的崇高精神的贊美,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四、引入游戲精神,寓教于樂
游戲精神首先是一種具有自由性和創新性的精神,其次就是在游戲的狀態下可以更好地完成學習。對于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游戲中身體上各個感官可以得到充分刺激,精神上會更加歡樂,學習積極性更高。游戲精神比較強調自由,自由的游戲中學生才能得到全方位的解放,這顯然更符合兒童心理需求,也能體現以學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在游戲中學生可以在創新性思維方面得到鍛煉,自身潛能得到充分激發,這是理論講解中無法達到的效果。我教學“狐假虎威”時,設計了讓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的環節,同學們在嘻嘻哈哈的游戲中想象力得到發揮,自己設計形象并挑選角色,充分認識到了其中的道理。
五、藝術過渡,讓課堂教學天衣無縫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可能用過“學完了生字詞,接下來我們就來認真的讀讀課文”、“ 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段,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這一類的話來銜接進行教學過渡。一節課下來給人感覺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斷斷續續生硬發澀。這其實是沒有考慮教學過渡的藝術性。藝術的教學過渡,會使教學全過程節奏清晰,又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中各環節過渡的效果與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傳遞,注意力的轉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協調有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巧妙的教學過渡,應滲透提示性、遷移性、邏輯性、形象性等因素。通過富有藝術情趣的問題的創設,將教學內容用巧妙的過渡串聯起來,以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
六、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七、結束語
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活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不適宜,呈現消極、沉悶的局面,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窒息智慧火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
(作者單位:四川省會東縣直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