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洧 林舒 林之璐

摘 要:舞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活動,在中國曾一度被推向高潮,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多數人開始遠離這項運動,舞獅文化一度遭到暗淡。,一方面是現代人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則是經濟效益不可觀。從專業人文地理出發,舞獅運動符合中國地理文化特色,是我國重點提倡保護,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軟實力的象征。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目前中國舞獅文化“后繼無人”的問題十分嚴峻,舞獅文化何去何從,如何樹立文化自信的話題任重而道遠。本文就此問題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希望以此促進舞獅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舞獅運動;發展;大學生;民族自信;創新
Abstract:lion dance i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activ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was once pushed to the climax in China.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most people began to leave the sport,and the culture of lion dance was once dimmed.On the one hand,modern people are not confident about national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economic benefits are not considerab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humanity and geography,lion dance is in line with China's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ymbol of the country's soft power.Should be inherited and promoted.At present,the problem of "no successor" of Chinese lion dance culture is very serious.It is a long way to go to establish the topic of cultural confidenc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The hop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on dance.
Key words:lion dance;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confidence and innovation
一、舞獅背景及現狀分析
從古至今,廣東“醒獅”舞經歷了許多的變化,在如今的傳統文化中,它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絢麗奇葩,“醒獅”舞的傳承與保護千百年來獅子被廣東地區的人們視為是能夠驅害辟邪的重要符號,是能夠保護一家人平安的重要象征,舞獅的表演者代表著勇敢與力量。是我國一項傳統優秀的文化藝術活動,但目前這項偉大的藝術活動將面臨失傳的危險。有研究認為中國舞龍舞獅運動還存在著整體發展水平不平衡、競賽體制相對單一、訓練針對性不強、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足、競技和傳統的關系不夠協調、部分傳統龍獅項目面臨失傳的危險、龍獅器材研制滯后、國際化推廣的區域不夠廣闊和組織松散、缺乏規范的問題還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等若干主要問題。(1)針對存在的問題舞獅文化遭到暗淡。這是我國舞獅文化的一個整體現狀,在各大農村地區,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走到了一個崩潰的邊沿,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而農村地區的家長,思想較為保守認為舞獅是沒有出息的,因此也阻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舞獅。這些都農村舞獅文化發展的重要阻礙,而最大問題是來自于舞獅團隊的內部。殘缺的舞獅道具,落后的管理理念,營銷推廣方式等等,這些制約舞獅團隊的發展,其中最為主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一方面是現代人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則是經濟效益不可觀,缺少毅力。要想把這一寶貴的民間舞蹈文化永久保護與發展下去,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對醒獅的未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承文化應從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做起!
二、調查目前現況具體問題
根據本次我們調查資料統計,僅在 1990 年前后,南海地區的“醒獅”隊伍就已經超過了 1800 個。甚至在部分鎮子里,小學就開始組建“醒獅隊”,以南海縣為例,旗下的各個鎮子有部分家庭隊伍,不少表演者都是家庭中的幾代人,在祖祖輩輩傳承著這一古老文化。但是根據實地走訪調查,情況隨時代發展并不樂觀,舞獅人數家庭在日益減少。在隨機調查的100個當地居民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居民表示舞獅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不樂觀,而占一半的年輕人則表示舞獅文化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淡忘,貼上“古老”“落后”的標簽,千篇一律而無創新之處。
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我們做了問卷調查。問卷數量為1000份。參與人數為845人。其中有效問卷為830份。我們運用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我校舞獅運動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細致的研究,根據結果表明:
1.目前我校舞獅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但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
2.占三分之二學生不太喜歡此類運動,其原因是宣傳不到位,學生對舞獅運動知識了解不夠深;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舞獅運動的相應環境
3.開展舞獅運動專業課幾乎沒有,致使專業舞獅經驗的不足。
4.經費緊張,舞獅運動隊的訓練難以保證,設備陳舊,延緩了高校舞獅運動的開展步伐。
5.高校舞獅運動的科研薄弱,有關舞獅的論文、書籍較少。
6.學生本身對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三、對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1.我們對上述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我校舞獅運動的發展提出對策。在分析問題期間聯系了潮州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立楊先生,針對南海縣存在的具體問題,他提出:“醒獅”活動主要是以傳統活動、現代競技和群眾表演為核心,應與時俱進,在保留原有傳統文化底蘊上融入創新潮流的理念。例如一些地方特色舞獅團隊開始自身創新,融合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創新舞獅表演的動作以及結合鼓樂吉他進行表演。緊跟時代進步。具體例子為惠州地區,很多縣鎮創新組建了女子舞獅隊。女子舞獅更具有纖細、靈巧的特點,別有一番滋味。將舞獅進行轉型,注重創新,適應潮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現階段對傳統舞龍舞獅文化的改造要防止一種以西方體育的標準來衡量和判斷其內容、方式和功能,而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借鑒現代體育的優秀成果。在技術方法層面運用現代體育科學理論與方法進行理性判斷(2)
針對我校所存在的問題,我們聯系了惠州醒獅文化中心及潮汕舞獅協會并展開充分探討后得出結論。
2.各部門領導對舞獅運動的開展應給予重視,主管部門進一步做好協調工作和科學管理。開拓各種渠道,廣泛籌集資金。校領導應給與舞獅運動重點扶持,從場地、器材上確保舞獅運動項目更好地進行。
3.加強高校舞獅教師的培養,建設一支數量充足、高水平教師隊伍,進一步選拔和培養裁判員,建立考評制度。一是發揮校園文化傳播優勢.舞龍舞獅作為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最直接體現,通過教育的形式在校園里開展,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對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3)“在使大學生了解民俗傳統體育(4)大學生舞龍舞獅的運動技術水平較民間龍獅隊弱,這是需要改進加強的部分。
4.加強高校舞獅文化的宣傳,幫助廣大學生樹立和強化正確的舞獅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加強對舞獅作用方面的宣傳,多介紹情況,使學生對其更加了解。
5.加強舞獅方面的科研力度,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舞獅運動在我國高校的地位。出版舞獅運動教科書,使教師更直觀的進行教與學。
6.在各高校組建舞獅協會,形成良好的舞獅氣氛,使高校成為舞獅運動的重要傳播基地。
四、結語
本研究旨在高校舞龍運動現有的潛力,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舞龍運動的普及,將舞龍運動發展為中國人文、文化和體育為一體的綜合運動,作為大學生在保持傳統醒獅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大膽的創新,循序漸進并有所側重的推廣表演套路,不斷完善和健全管理機制,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為今后“醒獅”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東地區的“醒獅”隊伍紛紛崛起,我國的“醒獅”舞仍然需要長期的關注,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對“醒獅”舞文化進行發掘,將這個極具時代性特點的文化遺產更好的保護并延續下去。佛山“醒獅”舞這種寶貴的藝術財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精神追求,是當地人民群眾表達內心情感的鮮活體現。蘊含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承載著寶貴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反映了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寓意著中華兒女積極向上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在海外一些華僑還不遠萬里回到祖國來學習“醒獅”舞,這一現象對于推廣“醒獅”舞文化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充分顯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和中華民族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們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充分利用市場需求,舞龍運動在中國高校及民間會越來越受歡迎。
參考文獻
[1]中國舞龍舞獅運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余漢橋
[2]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與現代化中的民族傳統體育 白晉湘
[3]舞龍舞獅在我國普通高校開展的可行性研究 高亮
[4]21世紀我國高校舞龍舞獅運動前瞻 馬慶 左成
(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