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摘 要:夫妻財產制是夫妻財產關系中的關鍵性內容,因而又稱婚姻財產制。這一制度的形成是基于社會經濟的基礎上,在立法傳統、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建設完善而來的,是對夫妻婚姻財產狀態的法律保護以及約束。文章主要論述我國婚姻法中的夫妻財產制問題。
關鍵詞:婚姻法;夫妻財產;法制建設
我國的婚姻法經過了多次的修改與完善,是在當今社會基本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法律法規體系,夫妻財產制度,就是婚姻法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不斷發展,在新的婚姻財產觀念下,夫妻婚姻財產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這就需要我國婚姻法案的不斷完善。
一、我國的夫妻財產制
夫妻財產制度,顧名思義,是關于夫妻財產關系的相關法律制度,其主要涉及夫妻間婚前以及婚后財產的實際歸屬、處理、管理以及解除婚姻關系之后的清算方式。現階段,根據婚姻法的規定,我國的夫妻財產制主要是以共同財產為主,以約定財產為輔。
所謂共同財產,就是在夫妻雙方的婚姻關系之間,雙方所有的財產內容,依法歸雙方所有,除約定財產之外。這其中主要包括:經營收益、知識產權、繼承遺產、工資等。簡單來說,共同財產所指的是夫妻在婚后的全部財產收益。在婚姻法的規定下,夫妻公共財產需要滿足以下特征:首先,夫妻雙方必須是法律法律承認的夫妻關系,非法同居、無效婚姻等情況不屬于共同財產的范疇。其次,共同財產的內容必須是在雙方的夫妻關系期間,從關系開始時一直到關系結束,其它期間的財產內容不計入共同財產。
除公共財產之外,我國婚姻法允許夫妻雙方通過法律允許的協議形式,合理處置在夫妻雙方在夫妻關系期間財產的所有權、使用前、處分權等,以便對法定公共財產進行排除的法律制度。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婚姻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協議財產也因此成為了人們常見的婚姻財產處置形式。
這兩種夫妻財產制度是針對不同婚后財產處置形式所制定,雖然看起來這兩種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實際上,二者相互協同,相互輔助,其共同目的,都是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進行保護,以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減少因財產矛盾造成的社會沖突現象。
二、我國婚姻法中夫妻財產制的缺陷
(一)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是我國法律承認的基本民事權利之一,是人創造性智力活動的成果,其同時具有財產性以及人身性的觀點,因此,它在夫妻財產中常常出現爭議。
一般來說,法律認定知識產權是一種屬于創造者的自身權利,可以通過合法的方式進行轉移或贈與,而在婚姻法中,認定知識產權是一種夫妻共同財產,這也是造成知識產權歸屬爭議的主要原因。
(二)分居期間財產問題
現階段,在我國的婚姻法體系中,并沒有對夫妻雙方分居期間的財產處置進行規定。這也是在夫妻離異過程中常見的財產爭端。一方面,婚姻法認定夫妻雙方在沒有通過法律渠道解除婚姻關系時,就是處于夫妻關系期間,夫妻雙方的財產,理所應當的就是共同財產,歸夫妻雙方所有。但是有一部分當事人認為,夫妻雙方已經分居很長一段時間,夫妻關系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因此,在此期間內的財產內容不應該屬于共同財產。
(三)約定財產問題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約定財產是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輔助以及補充。但是,雖然我國的婚姻法中對約定財產做出了優先處置的規定,但具體的在地點、時間等實際方面并沒有做出詳細規定,因此,這一制度在使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相應問題。
三、我國婚姻法中夫妻財產制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共同財產制
在我國現有的夫妻公共財產制度中,不但規定了夫妻雙方婚后財產的共同分配原則,還規定了公共財產的具體內容,以及種類,為司法機關的判定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是,隨著現代人婚姻觀念的不斷變化,現有的婚姻制度在一些設計方面還有待改善。
首先,應該完善對共同財產的認定制度。現階段,在婚姻法的規定中,只是單方面的以法律的形式對雙方是否處于婚姻關系進行判斷,這樣的方式對于當今的夫妻基本關系來說過于死板。對此,應該針對這一點,以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期間是否履行互相之間的義務以及權力作為判定雙方婚姻關系的基礎。當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期間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或權力時,即判定雙方處于不正常的婚姻狀態。這個時候,再將雙方在不正常夫妻關系期間的收益作為共同財產看待就缺乏理論層面的依據,其在實際上違反了權力義務平等、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對于社會現實矛盾糾紛的解決是極其不利的。要想對這一問題進行完善,可以合理參考國外婚姻法案的一些經驗,科學的設定非公共財產,即在一定的特殊情況下,對相應財產進行分別設定的法律制度。如此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在夫妻特殊關系期間的財產處置問題,提高對婚姻財產的保護程度。
其次,應該完善對于共同財產轉化為一方資產的制度。在實際的婚姻關系中,經常會出現將雙方的收益的大部分轉化為其中一方的資本,以使其獲得更好發展的現象,而當這一財產關系面臨婚姻關系解除時,如果將雙方的財產平均分配給雙方,難免顯得有些不夠公平。這是因為在夫妻雙方的夫妻關系期間,雙方的共同財產是以一種偏向的方式消費的,其中的一方在關系期間消耗了大量的共同財產,并且,因為雙方共同財產向其中一方的資本轉化,其消費方明顯具有更大的收益能力。對此,應該對夫妻關系中的無形財產進行評估,并將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一部分,以此達到財產分配公平的效果。
(二)完善約定財產
在我國的婚姻法中明確規定,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以及婚姻關系期間的共同財產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進行各自分配。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社會經濟、文化、思想觀念各方面發展客觀要求的滿足。在傳統的婚姻法中,約定財產只是對共同財產的一種補充,其具體的一些規定還不完善。現階段,我國的約定財產制度已經已經成為了一種與共同財產制度并列的夫妻財產制度,其相比于以往的形式更加嚴密、健全。通過開放立法的形式,使其更加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三)完善連帶責任制
對于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期間的債務情況,必須要通過規范的法律進行規定。首先,對于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期間共同的債務,必須由雙方共同承擔。其次,對于夫妻的共同財產不足以償還債務時,為了切實保證債權人的的利益,應該將債務連帶到雙方的個人財產。同時,對于在夫妻關系期間,夫妻中有能力的一方使用個人財產償還債務的,在婚姻關系結束時,利益出現減損的一方有權要求另一方作出相應補償。
四、結論
綜上所述,婚姻法是對我國合法夫妻關系中夫妻雙方權益的法律保護,其中的夫妻財產制,是在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保護夫妻雙方經濟利益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現階段社會實際的變化,其中的一些不足也逐漸凸顯了出來,對此,相關立法人員應該積極探索,不斷完善我國的婚姻法案。
參考文獻
[1]王頻. 淺談夫妻財產制在婚姻法中的制度完善[J]. 法制與社會,2015,12:106 - 107.
[2]趙江紅. 論我國夫妻財產制的創制———關于新婚姻法中夫妻財產制的設定[J]. 當代法學,2016,10:61 - 63.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