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自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筆者進入幼兒園,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對幼兒園中班幼兒的游戲活動進行實踐研究。將童話故事應用于游戲活動中,對游戲活動的設計,幼兒的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深入觀察分析總結并提出相關策略。
一、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實踐研究
將童話故事的情節合理的與游戲活動環節相結合,筆者設計了游戲活動《小紅帽》。
游戲活動:小紅帽
游戲活動設計重點在于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教師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參與其中。場地布置如圖1所示,活動觀察記錄如下:
老師在先組織語言活動《小紅帽》,為幼兒的游戲活動奠定了基礎。邀請幼兒扮演小紅帽給外婆送東西,與幼兒來到游戲活動場地(如圖1:場地布置圖)開始游戲。
小紅帽來到彎彎曲曲的山路時,幼兒側著身子小心翼翼走過比較窄山路。邀請小白豬一起去外婆家時,老師引導幼兒先敲小白豬家的門:“小白豬,請問你在家嗎?我是小紅帽,我要去給外婆送禮物,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嗎?”幼兒也跟著詢問道,“小白豬,請問你在家嗎?”“我是小紅帽,我要去給外婆送禮物,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嗎?”小白豬開門,“你要去給外婆送禮物嗎?”“是的,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嗎?”“我愿意”,小白豬和幼兒同行。幼兒充滿好奇,有序地爬過山洞,安安靜靜的過了大灰狼家附近的小河,幼兒A:“大家小聲一點,大灰狼在睡覺,不要說話”,并做了一個“噓”手勢??吹叫『谪i家時,幼兒就認出了小黑豬家,并主動走到小黑豬家到門外蹲下敲小黑豬家的門,問道:“小黑豬,請問你在家嗎?我是小紅帽,我們要去給外婆送禮物,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到達綠油油的草地,有棲息在小草上的蝴蝶,大部分幼兒輕輕地走過草地,不打擾蝴蝶休息。幼兒C輕輕地走過去,想抓蝴蝶,幼兒A把他拉過來,靠著他耳邊輕輕對他說:“不能抓小蝴蝶,它在睡覺,我們不要打擾他”。幼兒D點點頭。幼兒E扮演的小白豬頭飾掉地上了,幼兒B走過去幫她撿起來,并幫E戴頭上。幼兒在采蘑菇的時候很認真,在森林里仔細地翻找。
幼兒見到外婆時,就吵著問:“外婆,你耳朵怎么尖尖的啊”“你嘴巴怎么大大的啊”“···”外婆回答說“嘴巴尖尖的好吃你們啊···”,大灰狼露出了可怕的嘴臉,張開大口,伸出雙爪向小紅帽撲去。幼兒就驚叫著立刻跑散開了,但最后還是被吃了。獵人出現救出小紅帽和外婆后,小紅帽假裝去抱大石頭裝大灰狼肚子里,扮演獵人的幼兒E模仿了縫肚子的動作,特意將大灰狼的肚子縫起來。最后,小紅帽、小豬、外婆、獵人一起分享禮物。
活動評析:
在游戲活動設計方面:活動設計主要由二部分構成,一是鍛煉幼兒身體協調的各環節,如:走、跑、過河拆橋、單雙腳跳、彎腰、手部精細動作等。二是童話故事《小紅帽》,給幼兒的發展語言能力、想象力、社會性奠定了基礎。幼兒的在經驗上螺旋式上升,不僅鞏固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如:故事情節。也在活動中獲得新的經驗,如:故事里的角色相見、交流,想象,路上的奇遇等。將童話故事與游戲環節更深入的結合起來,使活動內容更有趣,更具有拓展性。整個游戲活動仿佛冒險,故事的情節推動了游戲的開端、高潮、結束?;顒釉从诠适?,又高于故事。
在幼兒的發展方面:根據幼兒自己的已有經驗,在游戲中也比較放得開?;顒又杏變旱目吹绞煜さ慕巧珪芗?,如:幼兒看到小豬的房子時,就能準確地說出哪一只小豬的房子;在過小河時,不再需要老師的引導,幼兒小心翼翼地過河,加深了幼兒對已有經驗的鞏固。邀請小動物的環節充分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如:邀請別人時的禮貌用語,能簡單地描述自己的愿望,征求別人的同意等。在幼兒C想捉小蝴蝶和幼兒A制止他的行為中,可以看出幼兒愛護動物的美好愿望,幼兒B幫E撿帽子的行為,促進了幼兒同伴之間的友好交往。幼兒撿蘑菇,發展了幼兒的辨別力、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的精細動作。幼兒與狼外婆的對話,發展了幼兒的對大灰狼認知,面對危險的處理方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幼兒深入到情境中,進行辨別、前進、探索。
在教師的專業能力方面:教師在此次活動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教師不再是游戲活動的主導者,而是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創造發展語言能力、想象力、社會性能力的空間。耐心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個體差異性,發展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二、童話故事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童話故事的選擇:每個童話故事都有自己的學習意義、價值、特點,經典童話使幼兒明白善惡,科普童話使幼兒理解的生活,現代童話讓幼兒充滿幻想,動畫片改編的童話使幼兒直觀了解感受。在選擇時,以童話故事內容為線索,伴隨童話故事幼兒逐步深入游戲;以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為線索,借助童話故事的力量,引發幼兒思考、探索;以活動的需要為線索,童話故事的力量,恰到好處的支持游戲活動。
情境創設:老師根據教學需要設計情景;幼兒與教師一起根據游戲活動需要創設情景;因地制宜,根據已有的原材料,創新設計情景;根據幼兒的發展提供情景,注重幼兒最近發展區;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螺旋式發展創設環境。
幼兒的定位:游戲活動的主導者;環境創設的參與者;游戲創新的探索者;累積經驗的學習者;與同伴相互幫助的合作者。
教師的定位: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觀察者、合作者。教師根據需要選擇“可游戲”的童話故事,營造“想游戲”的愉快氛圍,準備“樂游戲”的豐富材料,扮演“活游戲”的角色配合,提供“渡游戲”的困難引導,鼓勵“創游戲”的思維拓展。
總之,通過此次對童話故事在幼兒游戲中的實踐研究筆者了解到,將童話故事合理的應用到幼兒游戲活動中是可行的,在游戲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主動獲取直接經驗,教師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有效的幫助、引導,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敢于創新,豐富教育教學方式。
(作者單位:中樞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