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互聯網+”打破了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受到的時空限制、“互聯網+”為高校計算機教學破解新難題提供了思路以及“互聯網+”促進了高校計算機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個方面入手,對“互聯網+”對高校計算機教學產生的影響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新模式的構建策略提出具體建議,希望能夠為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計算機教學;教學新模式
前言: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和“互聯網+”理念的逐漸普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專業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關于制定“互聯網+”相關行動計劃,在促進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相互結合的基礎上,推動相關產業持續發展。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高校紛紛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一、“互聯網+”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學產生的影響
(一)“互聯網+”打破了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受到的時空限制
高校計算機課程不僅面向計算機專業學生,同時還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素養以及豐富學生大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點是“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打破了高校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所受到的時間與空間限制,通過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橋梁等方式,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性,在有效提升了高校計算機教學的靈活性的基礎上,解決而來傳統教學模式中師資力量不均衡以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合理等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二)“互聯網+”為高校計算機教學破解新難題提供了思路
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即:計算機公共課的基礎性專業知識無法滿足學生考取計算機二級證的實際需要,而參加考試的學生其實際的應試性需要主要是計算機專業的系統性知識。這種情況下,在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時,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到公共課程教學與考取計算機二級證書兩者之間的平衡,不能偏頗任何一方。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學校教學通過適度增加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內容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專業教學課程與計算機二級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為高校計算機教學破解新難題提供了思路[1]。
(三)“互聯網+”促進了高校計算機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高校計算機教學主要涉及到計算機軟件理論課程教學、硬件基礎教學、網絡教學以及辦公自動化軟件教學等相關基礎知識教學,其課堂內容的包含度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也在不斷地更新與豐富。從現階段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發展與學生的課堂興趣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那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在面對計算機公共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興趣還有待提升,對學習效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近幾年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計算機專業學生在迎來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其自身的專業水平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切實提升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水平,才能為學生日后的工作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新模式
(一)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以互聯網作為基礎平臺,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與其他行業之間的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產業發生轉型與升級,在此基礎上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和更新業務模式,構建鏈接一切的新生態。“互聯網+”微課的出現以及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在保證計算機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學效率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教學的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式學生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模式,其關鍵在于將教師授課資源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2]。比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將需要用到的授課資源儲存在設備中,然后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或者是發布到學習平臺上。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在于教學時間短、學習內容簡單以及教學資源的“情景化”展現。
(二)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化的沖擊和專業學科教學模式革新等方面的影響,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特別是網絡化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傳統面對面課堂授課模式的滯后性缺陷逐漸凸顯出現,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等問題也進一步引起重視。這種情況下,高校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以及在教學工作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創建課件視頻供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面對面”教學的限制,極大的緩解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面臨的壓力,在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和提供了空間,對于激發學生在計算機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三)計算機基礎MOOC教學模式
MOOC是“互聯網+”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的重要標志,MOOC教學模式以及在課堂教學中逐漸衍生出來的SPOC等一系列先進教育技術,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機會[3]。MOOC主要是建立在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合理匯聚與分配,對高校教學理念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支撐。計算機基礎MOOC教學模式的出現以及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不同地區之間教學資源的差異、硬件設施分配不均和原始學習環境的差異等問題。MOOC教學模式具體以下特點:第一,在突破傳統教學教師在課時方面制約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系統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第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第三,通過對學習資源的合理劃分,可以滿足不同基礎與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
(四)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模式
高校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工作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借助現代先進的教學媒體將其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共同參與完全教學。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多媒體教學是通過靈活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的方式,利用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活動和多媒體教學軟件直觀展示教學過程。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電子課件自身具備的內容豐富性,因此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幫助學生發展形成學習記憶的長久性等方面具體重要作用。
總結: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適應“互聯網+”時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需要結合實際構建新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在教學新模式構建過程中,可以從基礎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MOOC教學模式以及多媒體教學模式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真正意識到“互聯網+”對于教學改革的影響,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08):137-138.
[2]于守霞,李靜.“互聯網+”時代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新模式探索[J].人才資源開發,2017(06):117-118.
[3]吳勁蕓.“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0):167+169.
作者簡介
趙鵬(1982.1),男,漢族,籍貫:北京,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與互聯網相關.
(作者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