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清
摘 要:事業單位受環境和客觀因素多方面影響,在經濟管理上一直普遍存在管理人員缺乏,管理制度未健全,資產管理不嚴格,財務風險淡薄等現象?;谑聵I單位經濟管理問題的視角,本文通過分析其產生各種問題的原因,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有效性提供借鑒。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經濟制度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中,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維持,對國家具有很強的依附性?,F今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也日益多元化,所以新形勢下強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有助于不斷擴大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進而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為社會提供更好服務。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一方面要堅持公益性的提供產品;另一方面要在該產品投入生產時,充分考慮其經濟成本能否有效的得到補償。實施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能較好地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提升成本的目標效益,優化企業管理結構,提高經濟管理效能。
一、當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一)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才匱乏
一直以來受計劃經濟影響,多數事業單位對經濟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專門引入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就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多數事業單位并無設置專門部門,負責本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熟悉、精通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當前經濟管理工作多數由財會部門代為管理,因此人們常常把經濟管理認為就是財務管理,在預算與控制、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方面管理上較為薄弱,由此導致了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水平的停滯不前;二是當前事業單位領導絕大多數是行政管理或者技術人員出身,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無法運用經濟管理的方法來管理事業單位,又缺少對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導致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整體水平長期以來的停滯狀態。
(二)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
雖然絕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擁有大量資產,但在實際運作管理中,很大一部分資金都不歸財政部門管理,而是掌握在一少部分人手中,這樣一來,由于財政部門對資產監管力度上的缺乏,即使出現有人中飽私囊或是做錯賬、假賬的事情,財務部門也無從查起,外加上財政部門沒有太大實權,最終導致此類事情不了了之,長期以往,就會滋生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種種弊端,很大程度上導致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格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習慣性受到行政管理影響,有些單位領導執行固定資產管理中,缺乏嚴格的管理程序,未能真正做到管理好和使用好固定資產。具體來講,一是資產使用率低,多數固定資產長期不用,成了壓箱底的老物件,未發揮出自身作用,無法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為社會提高更多的公共產品。二是固定資產流失現象較明顯,如果固定資產耗損或者缺失,一般只需申報就可以解決,缺失有效的監督和必要檢查,有關責任人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三是固定資產存在嚴重的消耗和資源浪費現象,未能做到高效使用資產和節約資產。因此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意識淡薄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既是單位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又受外界環境影響最大的部分。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我國事業單位從傳統單一式“行政管理”轉向雙重的“市場管理和行政指導”模式。雖然事業單位仍是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機構,同時也受到了市場環境帶來的外部多重考驗,導致事業單位在財務狀況面臨著一定風險。又因多數事業單位領導者仍舊用過去完全依靠財政撥款方式,受旱澇保收思想影響,導致財務資金撥付不足和不合理資金使用現象頻發,這更加劇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性。
二、新形勢下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對策分析
(一)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員整體素質
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所以,想要提高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經管人員整體素質。對于現有的經管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教授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并采用優勝劣汰的管理制度,對于一些能力低下,不能勝任管理工作的人員進行調整,讓擁有一定工作能力并有一定提升空間潛力人員任職。另外,在對新的工作人員的招錄,也要堅持逢進必考,對每一個應試人員都進行嚴格的專業知識測試以及專業技能考核,擇優錄取。通過以上方法,有效提升經濟管理人員整體素質。
(二)建立健全經濟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作為法制建設的重要一部分,國家正努力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社會的轉變,制定出科學系統的經濟管理制度體系,能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實踐工作提高所需的參考和指導,讓事業單位經管工作實現常態化、正規化和有序化。一是應完善經濟管理常規制度,能讓經濟管理的重要事項“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讓有關部門和相關責任人都能明確其所承擔責任;二應建立起與常規制度有關的配套監督體系,能夠讓經濟管理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監督控制,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改進,從而避免造成事業單位更大經濟損失。
(三)提升財務風險的意識和應對風險能力
伴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事業單位所面臨財務風險愈加增多,所以事業單位要提升財務風險意識和應對風險能力。一是要提高財會部門的財務風險防控能力,特別要對信貸資金加強管理,將其管理納入到財務資金管理統一管理中去。在信貸前,要全面分析和評估自身的情況,關注本單位的還款能力,對貸款數額及期限進行研究;二是事業單位要通過比對各項財務指標,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防范,盡快建立起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重點關注資產負債率指標和自身的長期還款能力。
總之,雖然事業單位具有非盈利性的特點,但伴隨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不斷加深,其提供公共產品生產也受到了市場體制的影響,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工作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有效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職能,提升事業單位經濟和社會效益,將使事業單位績效最大化,推動事業單位整體更好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祝佳紅.對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相關問題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4(7)
[2]付立東.關于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一些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4(16)
[3]錄麗琴.淺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21)
(作者單位:中共丹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