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粉華
摘 要: 目前我國外貿出口開始出現回暖態勢,但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生的就業能力卻參差不齊。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高職校國貿專業人才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職業體驗,改革課程體系等。
關鍵詞: 就業能力 職業規劃 職業體驗 目標定位
引言
從2017年開始,全球經濟開始出現溫和增長的態勢,國際市場需求總體回暖,為我國出口增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這對即將畢業的國貿專業學生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隨著我國涉外經濟的日漸發展及經濟體制的變革,促使企業對外貿專業人才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相對應的是高職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能力卻參差不齊。就業能力是指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應用能力、應聘能力及實踐能力等的綜合能力。五年制高職校的國貿專業畢業生在2018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高職校需要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提升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上,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現階段高職校國貿專業人才就業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就業觀缺失,目標定位不準確。
五年制高職學生來源于初中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初中學習能力一般,專業選擇大多是家長的意見,導致他們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很不成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目標定位不準確,對“高職生”的概念很模糊:一方面心存幻想,眼高手低,另一方面自卑緊張,怕困難,易退縮。國貿專業女生占大多數,在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心理素質較差,遇到問題容易退縮。面對就業,很多學生選擇依賴家長或學校幫助聯系用人單位,看重工作環境的舒適度和工資收入,工作中缺少團隊合作意識,企業忠誠度較低。
(二)國貿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需求缺乏一致性。
高職校國貿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需要考慮職業所需技能的要求及行業的特色,體現學生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教育重點要突出的是“職業”這一特性,但是部分高職校人才培養方案紙上談兵的現象較多,制訂國貿人才培養方案前沒有開展有效的市場企業調研,制訂的方案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相一致。實施過程中沒有與時俱進,不能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及時更新完善。導致學校花五年時間培養的國貿專業畢業生一進入社會就極不適應,種種就業問題接踵而至。
(三)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制訂缺乏系統性。
高職校國貿專業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授課模式,即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及任選課這三個方面拼接而成的模式。這種課程體系最大的問題是對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高職校的學生來源是初中校,文化基礎能力較弱,英語詞匯掌握一般,如果沒有系統地進行基礎課學習,很多專業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如外貿英語函電課程,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詞匯量,并且應在學完國貿實務課后才能開設。單證英語課程安排在高職一年級第一學期,會讓剛剛學完初中課程,對專業知識還一頭霧水的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從而對專業課產生恐懼心理。此外,任選課的開設變成了雞肋。因為高職校學生選課還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樣做到完全自主選課,特別是專業課,基本由國貿教研室限定。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在課程體系中完全沒有體現,這恰恰是很多國貿專業學生進入社會后特別欠缺的能力。
二、高職校國貿專業人才就業能力提升方案
(一)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就業觀。
就業指導工作如何做到有效,體現在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上。學生初中畢業進入高職校時就應該對他們開展系統的就業指導。高職一年級為專業認知階段。這個時期要對他們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了解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中等教育的區別,認識專業及學科特色,了解外貿企業的崗位設置(報關員、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及國際貨運代理等),知曉就業形勢,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高職二年級為自我認知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從中考的失利陰影中走了出來,逐漸適應了高職校的氛圍,但對自我能力沒有足夠的認識。這時開展職業規劃實踐,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了解自我,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找出與目標職業所需能力之間的差距,調整就業期望值,自覺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高職三年級為職業能力拓展階段。開展就業通識教育,針對學生選擇的不同方向(外貿、英語、電商、營銷等)予以分別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各方向的職業資格考證。高職四年級為職業體驗階段。學生參加企業體驗實踐,部分學生創業實踐,理解并接受企業的管理模式,正確面對就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壓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理念,不能將注意力只放在工資水平、工作環境等上面,還應關注企業、崗位的發展前景、個人成長的規劃等。高職五年級為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和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議,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一階段老師通過到企業走訪跟蹤了解行業的發展形勢及學生的實習表現,指導學生的職業態度,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和誠實守信的職業品質,提高學生的就業軟實力。
(二)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職業體驗。
目前,很多外貿公司在人才招聘上越來越傾向于挑選有良好道德素質和過硬專業技能的畢業生。學校和企業合作制訂訂單式的培養計劃,企業提供人才要求,雙方共同制訂培養計劃,并建立相關技能強化實驗基地。過程中企業參與學生的實訓就業指導和考核評價,為企業人才篩選儲備提供更多選擇。
針對學生就業期望過高、職業精神欠缺、責任心不強等問題,指導學生參與職業體驗,增強職業認同感,解決學生的就業態度問題。與“頂崗實習”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不同,“職業體驗”側重于對學生“職業態度”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就業軟實力。學生通過職業體驗,感知企業與企業精英的成長規律,加深對行業企業及專業、職業的認識,明確職業定位。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精神,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良好職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利用“課內、課外”兩種渠道開展職業體驗,與專業課程教學及就業指導教學相結合,引入行業、企業標準,借助項目化教學,將職業體驗滲透于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在就業指導課程中設立職業體驗模塊,將就業信息收集處理、創業教育等理論納入教學內容中,指導學生完成職業體驗報告,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抗壓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模塊式”國貿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校在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不能閉門造車,而應結合企業外貿人才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根據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針對學生多元化主體,采用“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手段,構建模塊式專業課程體系。將國貿專業的課程分為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實訓模塊和職業核心能力模塊:高職一年級上基礎課模塊,高職二、三年級上專業課模塊,高職四年級上學期上實訓模塊,下學期學習職業核心能力模塊。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結合專業特點設置外貿職業的崗位群,有效整合課程內容,通過扮演跟單員、報關員、單證員或者報檢員等提高應用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國貿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高職校要明確辦學理念,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結合外貿發展的特點及市場發展的需求制訂符合實際的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培養出更多符合我國外向型經濟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高職校國貿專業學生要進行準確的目標定位,及時了解國家外貿政策的最新動向,提高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旋.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就業能力培養措施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6).
[2]叢文君.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及必備技能分析[J].對外經貿,2017(10).
[3]丁輝,楊力.高職學生就業擇業觀調查與就業指導策略研究[J].淮海工學院報,2013(3).
[4]于兆國.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
[5]宋欣.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學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