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璐
摘 要:文章主要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背景下游戲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運用探索為重點進行分析,結合當下游戲在幼兒數學活動中運用的意義,從整合教學內容、創設游戲情境、開展區域游戲、結合現實運用生活游戲這四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讓幼兒快樂玩、有效學,通過游戲化學習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為幼兒日后學習更加深層次的知識點打下良好基礎,以期實現幼兒日后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數學活動;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者簡介:譚 璐(1967—),女,湖南宜章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一、《指南》背景下游戲在幼兒數學活動中運用意義
(1)增強幼兒學習興趣。在幼兒數學教學中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相鄰數的活動中,教師設計了游戲“猜猜我是幾”,三名幼兒戴上數字頭飾(一組相鄰數如4、5、6),根據同伴的數字猜測出自己的數字。將游戲應用到幼兒教學活動中,不但能加強幼兒對數學知識認識,還能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數學活動中,為提升數學能力做鋪墊。
(2)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生動且有趣的數學游戲能夠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熱情,對加強幼兒思維邏輯能力也有一定作用。幼兒由于年紀較小,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開展一些與他們興趣相符的活動,游戲活動才能剛好滿足幼兒年齡特點。將游戲融入數學活動中,除了能夠加強幼兒學習熱情,還能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如在學習10以內的分解組成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幫小動物分房子的游戲,將一定數量(2~10個)的小動物分到兩間房里,并進行記錄,通過多次操作后,歸納出該數的組成分解的多種方法。該游戲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不僅提升了幼兒學習積極性,還切實增強了幼兒動手能力,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指南》背景下游戲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1)整合教學內容,巧妙滲透數學游戲。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數學活動不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在某種條件下其能夠突破學科界限,運用到不同教育活動所包含的數學因素,充實幼兒數學學習。比如,在小班的繪本教學《好喝的湯》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數數這一數學知識融入其中,通過聽音說數一致點出畫面中食物的數量,感受數數的樂趣。結合繪本故事凸顯數學知識,不但加強了數學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還將數學內涵切實地融進了數學活動中,涉及多領域內容,極具情趣。通過各領域的有機結合,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對數的認識。所以,這種游戲活動吸引性極強,幼兒十分愿意參與,且在一個游戲活動中也能實現多方受益。
(2)創造游戲情境,調動幼兒活動興趣。心理學表明,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興趣不但具有動力功能,還具有定向功能。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短與幼兒心智發展與學習好壞有直接影響。幼兒擁有了學習興趣,便會產生主動的學習意識,數學效率自然而然就會提高;若是沒有興趣,不僅學習效率受影響,還會影響日后發展。所以,最好的原動力便是讓幼兒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結合幼兒這些特點,幼兒教師在設置游戲前,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調動幼兒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讓數學活動開展的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序數時,我設計了“乘火車”的教學游戲。將小椅子搭成3列火車,椅子按順序標上號。幼兒每人一張編號的數字卡片“車票”,如第一列火車第五節車廂就寫1-5。幼兒隨音樂學開火車,音樂停,幼兒依照車票號碼找座位坐下,教師當列車員查票,看誰找得又快又對。找不到的,就請其他小朋友幫助。交換車票后繼續游戲,教師可根據幼兒掌握情況增加火車列數和座位數。幼兒們經過幾次游戲,大都能很好地掌握10以內的序數。在游戲情境中,幼兒情緒一直都是高漲的,他們自由活動、開心游戲,親自經歷了知識的探究過程,感受到了知識獲取后的快樂與自豪。
(3)通過區域游戲,深挖幼兒內在潛能。開展數學區域游戲,為幼兒提供多元化材料,這對增強幼兒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具有積極作用。無論是哪種數學游戲,若是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是僅有的幾種材料與工具,幼兒玩了一段時間便會失去興趣。若幼兒失去對教師所布設材料的興趣,游戲活動是無法有序開展下去的,學具存在的效用與價值也無法發揮到最大,這就會導致區域游戲活動預期目標無法實現。所以,在每次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幼兒游戲情況,抓住幼兒們感興趣的點、疑難處,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提供多元化的游戲材料,以便不斷調整推進游戲的進程。如此,不但能夠調動幼兒繼續參與游戲的興趣,還能使學具材料得到充分運用,使區域游戲開展的作用充分地被發揮出來,為幼兒不斷深入探究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
比如,教師在益智區為大班幼兒提供了數字為1~10的卡片,剛開始幼兒兩人一組出卡片比大小。玩了一段時間后幼兒興趣有所減弱,于是教師借由操作卡片比大小為契機過渡到找相鄰數的游戲。幼兒兩人一組以猜拳方式確定贏的人出卡片,輸的人找出相應數的相鄰數卡片。但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就發現幼兒會出現找錯相鄰數的情況,如一幼兒出數字6,另一幼兒找的是7、8兩數,而且時常發生爭執“我贏得多”。如何解決游戲中的這兩個問題呢?教師引導幼兒們一起討論,幼兒們自然地想出解決的辦法用“數一數,記一記”來比較輸贏。于是,教師為游戲增加了輸贏記錄表以及畫有3個卡片大小的格子的底板,供幼兒擺放相鄰數的卡片,有了底板的幫助,游戲得以順利開展了。不斷融入新材料外加要求不斷變更,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有趣、有挑戰性的同時,也讓幼兒一直對同一游戲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因此,豐富的材料可以切實打開幼兒數學思維,充實游戲活動,為加強幼兒創新力、想象力提供有利條件,也保證原有材料得到了充分利用。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探索的過程,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結合現實生活,調動幼兒問題意識。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可為幼兒構建應用數學知識進行游戲活動的有關條件,比如組織幼兒進行探究活動等,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促使幼兒自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讓實際問題數學化,進而使幼兒深刻體會到數學的效用,逐漸加強幼兒優化具體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加減法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現實生活,如與商店購物的活動相結合,讓幼兒自行到商店購買所需的文具,在購買中計算所買物品的價格,讓幼兒發現身邊也有數學,進而加強幼兒學以致用的能力。此種教學活動與傳統的角色游戲有所不同,真實的游戲情境,不但能增強幼兒創造力與創新力,還能提升幼兒分析、優化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愉快且生動的課堂中學習數學知識,能夠一舉兩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需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探尋游戲素材,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情境,如此才能調動幼兒主觀能動性。而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幼兒局限在狹窄的空間里,教師只利用枯燥且乏味的問答模式,讓幼兒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致使數學活動開展的效果無法有效發揮出來。這便要求幼兒教師以《指南》為中心,把生活化與游戲化融入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趣味十足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這對提高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與素養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婷婷.《指南》背景下游戲教學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J].才智,2016(36):99.
[2]周小英.寓學于樂 輕輕松松學數學——談幼兒數學活動中游戲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6(9):101.
[3]傅莉楠.數學區活動中幼兒游戲性表現分析[J].學園,2016(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