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瓊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產科大出血是指產婦生產后其產后出血量大于1000 ml的現象[1]。產科大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常使用子宮切除術對產科大出血產婦進行治療。但使用子宮切除術對產婦進行治療會對產婦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并會使其失去生育功能,且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2]。相關的研究表明,對產科大出血的產婦用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減少產婦子宮的出血量,保證其子宮的完整性[3]。為進一步研究此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對80例產科大出血產婦進行了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選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160例產科大出血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使用宮腔塞紗術、藥物治療、輸血、B-Lynch縫合術、宮腔球囊壓迫等手段進行治療后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子宮大出血產婦。2)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知情同意書的產婦。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有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產婦。2)有全身性疾病的產婦。3)存在感染癥狀的產婦。將這160例產婦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80例產婦的年齡為21~41歲,平均年齡為(28.36±2.32)歲;其中,首次懷孕的產婦有59例,再次懷孕的產婦有21例;因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39例,因胎盤植入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3例,因前置胎盤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9例,因宮頸妊娠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0例,因子宮下段切口妊娠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2例。觀察組80例產婦的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為(28.61±2.72)歲;其中,首次懷孕的產婦有58例,再次懷孕的產婦有22例;因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41例,因胎盤植入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2例,因前置胎盤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8例,因宮頸妊娠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后產婦有8例,因子宮下段切口妊娠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子宮切除術。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方法是:1)對產婦進行全身麻醉,并在其下腹的正中處做一個手術切口。2)用手術鉗夾住產婦子宮的兩角,離斷其子宮動脈的上行支血管。3)在距產婦子宮角2~3 cm處對其圓韌帶進行縫扎操作,并在稍離其骨盆壁且避開輸尿管部位處對其骨盆漏斗韌帶進行雙重縫扎。4)將產婦的子宮提起,切除其骨盆漏斗韌帶、圓韌帶和闊韌帶前葉。5)將產婦的子宮膀胱腹膜剪開并將其子宮膀胱腹膜反折至對側,然后向下分離其膀胱,直至其顯露出宮頸和子宮血管,最后將其子宮血管離斷。6)將產婦的子宮向其頭側方向進行牽提,并將其膀胱推至宮頸外口的水平部位以下,然后游離其子宮頸。7)將產婦的子宮提起,在其陰道穹窿的前部做一個切口,之后用手術鉗夾起其陰道前壁并上提其宮頸前唇,然后沿其陰道穹窿切除其子宮。8)縫合產婦的陰道殘端,并進行常規的腹腔沖洗,最后縫合其手術切口。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方法是:1)使用Seldinger穿刺法(經皮血管穿刺法)對產婦的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2)將4F導管穿刺至產婦的腹主動脈中,并對其進行血管造影。3)對產婦雙側子宮動脈的開口和血管的走向進行仔細觀察。4)在血管造影的引導下,將導管插入至產婦的左側子宮動脈的主干深部。5)使用濃度為75%的乙醇溶液浸泡明膠海綿顆粒,然后經導管將消毒完畢的明膠海綿顆粒注入至產婦的左側子宮動脈中,從而完成血管栓塞操作。之后,使用同樣的方法對產婦的右側子宮動脈進行血管栓塞操作。6)在手術的過程中,應保證產婦的供血情況良好,并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進行治療后,其相關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和搶救的輸血量更少,其血壓的變化情況更好(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相關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的對比
經過治療,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n(%)]
產科大出血是產婦生產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產科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前置胎盤、軟產道撕裂傷、宮頸妊娠等[4]。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保守治療的手段對產科大出血產婦進行治療。對此病產婦進行保守治療的主要方法有宮腔塞紗、藥物治療、輸血、結扎血管等。若產科大出血產婦經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則需對其進行子宮切除術。但對產婦進行子宮切除術會對其造成較大的創傷,且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并會使其喪失生育功能[5]。動脈栓塞術是臨床上常用的止血手段,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6]。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是一種在產婦麻醉的狀態下經其股動脈對其子宮動脈進行穿刺插管后,在血管造影的引導下使用栓塞劑對目標血管進行栓塞止血的治療手段。由于此術式在手術過程中使用了血管造影技術,可使手術醫師準確地了解產婦的出血情況,迅速地為其止血[7]。與使用子宮切除術相比,使用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對產后大出血產婦進行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止血迅速、術中出血量少等優勢。對產科大出血產婦進行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可有效地阻斷其子宮的血運,降低其子宮動脈壓,從而達到有效止血的目的。進行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的產婦可保留生育能力,并可使其術后的激素水平保持平衡的狀態。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子宮動脈栓塞物是明膠海綿顆粒,使用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的血管可在術后2周左右對其進行再通操作,有利產婦術后的康復[8]。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和搶救的輸血量均更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這說明,使用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產科大出血的效果較好,并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