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瑞林, 陳煥新,鄒曉霞
(四川省遂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四川 遂寧 629000)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此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的腹壁組織萎縮、腹內(nèi)壓升高有關。便秘、支氣管炎等均可引起患者的腹內(nèi)壓升高。腹股溝疝患者在接受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后,其腹股溝管的局部可存在一定的張力,這不僅會導致其出現(xiàn)疼痛的癥狀,且手術的失敗率較高。近年來,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疝環(huán)充填式疝修補術和平片式疝修補術均是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代表術式[1-2]。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用疝環(huán)充填式疝修補術和平片式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間四川省遂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腹股溝疝患者。將這9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7例;其年齡為19~74歲,平均年齡為(48.31±11.06)歲;其中腹股溝斜疝患者有30例,腹股溝直疝患者有15例。在B組患者中,有男30例,女15例;其年齡為18~74 歲,平均年齡為( 48.35±11.02)歲;其中腹股溝斜疝患者有29例,腹股溝直疝患者有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A組患者進行疝環(huán)充填式疝修補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2)在患者的腹部做一個斜行的手術切口,依次切開其皮膚及皮下組織,游離其腹外斜肌腱膜后,找到其疝囊,將其疝囊游離至腹膜外的脂肪層。3)將填充環(huán)網(wǎng)塞放在患者的內(nèi)環(huán)口處,縫合4針以將網(wǎng)塞固定在其內(nèi)環(huán)口的周圍,將平片放在其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的后方,用網(wǎng)塞蓋住。然后用4號絲線對患者的恥骨梳韌帶、腹股溝韌帶與補片的下緣進行縫合,并將其腹內(nèi)斜肌腱與疝內(nèi)環(huán)上緣縫合,最后對其腹股溝管的后壁進行加強縫合。對B組患者進行平片式疝修補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2)在患者的腹部做一個斜行手術切口,依次切開其皮膚及皮下組織,游離其腹外斜肌腱膜后,找到其疝囊,將其疝囊橫斷后進行高位結扎。3)將平片的下方剪成橢圓形,并在平片的上方剪開一個小缺口,然后將平片放在患者的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后,使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從平片的缺口處通過,用4號絲線將其恥骨梳韌帶、腹股溝韌帶與補片的下緣縫合,若平片的內(nèi)側緣超過其恥骨結節(jié)2 ㎝以上,則需縫合其腹內(nèi)斜肌腱與疝內(nèi)環(huán)的上緣,最后對其腹股溝管后壁進行加強縫合[3]。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HP(諾丁漢健康描述表)的評分、各項臨床指標及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⑴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⑵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⑶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2)進行手術前后,使用NHP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NHP 包括軀體活動、精力、疼痛、睡眠、社會聯(lián)系、情感反應6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3)臨床指標包括進行手術的用時、術后疼痛持續(xù)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和術中的出血量。4)術后并發(fā)癥包括尿潴留、手術切口感染和局部血腫等。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5.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NHP的評分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進行手術前后兩組患者NHP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進行手術前后兩組患者NHP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NHP的評分A組 45 術前 45.11±2.21術后 80.21±2.25 B組 45 術前 45.13±2.24術后 96.24±3.11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用時、術后疼痛持續(xù)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和術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
組別 例數(shù) 進行手術的用時(min)術中的出血量(ml)A 組 45 50.14±10.24 2.14±0.24 6.15±1.57 54.62±2.59 B 組 45 51.02±10.12 2.21±0.12 6.11±1.61 54.21±2.21 t值 1.223 0.221 0.324 0.761 P值 0.133 0.713 0.634 0.231術后疼痛持續(xù)的時間(d)術后住院的時間(d)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疝環(huán)充填式疝修補術和平片式疝修補術均屬于無張力疝修補術。用這兩種術式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治療的優(yōu)勢是:1)這兩種術式對患者的損傷均較小,在術后其組織愈合的速度均較快,且術后的疼痛感均較輕。一般在術后的2 h,患者即可下床進行活動[5]。2)用這兩種術式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治療,其病情的復發(fā)率均較低。3)這兩種術式均將聚丙烯補片作為手術材料。此補片可有效地刺激網(wǎng)孔內(nèi)部和補片外周組織的纖維化反應,加速局部組織中纖維細胞的增生,迅速在補片的周圍產(chǎn)生纖維結締組織層,進而可增強其腹橫筋膜的強度。另外,聚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其空隙為10 μm,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適用于對存在進行傳統(tǒng)修補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等)進行治療[6-8]。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疝環(huán)充填式疝修補術和平片式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可取得相似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