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燦陽
(海口市瓊山區婦幼保健院,海南 海口 571000)
產后出血是產婦在分娩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有研究表明,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約為4.2%,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高達80%[1]。高危妊娠是指孕婦具有威脅其自身及其胎兒健康及生命安全高危因素的一種妊娠狀態。產婦罹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發生前置胎盤等均是誘發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相關的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5萬產婦死于產后出血[2]。本文主要探討為高危產婦聯用縮宮素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
將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間海口市瓊山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高危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治療A組和治療B組。這96例產婦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及具有過敏體質的產婦。治療A組產婦的年齡為21~35歲,平均年齡為(28.1±5.3)歲;其孕周為35~41周,平均孕周為(37.8±2.3)周;其中,多胎妊娠的產婦有4例,發生前置胎盤的產婦有13例,羊水過多的產婦有10例,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產婦有12例,患有妊娠子癇前期的產婦有11例。治療B組產婦的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8.5±5.1)歲;其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8.2±2.1)周;其中,多胎妊娠的產婦有5例,發生前置胎盤的產婦有11例,羊水過多的產婦有9例,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產婦有11例,患有妊娠子癇前期的產婦有10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縮宮素進行治療。縮宮素(生產企業為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9993526)的使用方法是:產婦娩出胎兒后,在其子宮體上注射10 U的縮宮素,隨后將20 U的縮宮素加入到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生產企業為必康制藥江蘇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2022004)中,對其進行靜脈滴注。在此基礎上,為治療B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進行治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產企業為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94183)的用法是:產婦娩出胎兒后,在其子宮體上注射250 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2 h、24 h的出血量、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使用SPSS19.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A組產婦相比,治療B組產婦產后2 h、24 h的出血量、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2 h、24 h的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期間,在治療A組產婦中,出現惡心的產婦有3例(占6.25%),出現嘔吐的產婦有2例(占4.17%),出現心率加快的產婦有2例(占4.17%),該組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59%;在治療B組產婦中,出現惡心的產婦有2例(占4.17%),出現嘔吐的產婦有1例(占2.08%),出現面色潮紅的產婦有2例(占4.17%),出現寒戰的產婦有1例(占2.08%),該組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2.50%。與治療A組產婦相比,治療B組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期間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高危妊娠產婦是指具有妊娠合并癥或存在異常分娩高危因素的產婦[3]。有研究表明,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較高,可嚴重危及母嬰的生命與健康,甚至可導致母嬰死亡。宮縮乏力是導致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子宮收縮類藥物對產后出血的高危妊娠產婦進行治療。縮宮素是治療產后出血的常用藥物。該藥的代謝速度較快,半衰期較短,可有效地促進子宮上段的節律性收縮。臨床實踐證實,高危妊娠產婦子宮體的相關藥物受體位點飽和后,即使為其增加用藥量仍不能有效地促進其子宮的收縮。有研究表明,為產后出血的高危妊娠產婦使用大量的縮宮素會導致其發生水中毒,從而危及其生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種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該藥分子結構上的15-甲基前列腺素F2α可對抗產婦體內15-羥基脫氫酶對該藥的滅活作用,從而可延長藥物的半衰期,增強藥物的生物活性。有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夠有效地抑制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提高子宮內的壓力,促使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竇關閉,從而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B組產婦產后2 h、24 h的出血量、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治療A組產婦。這一結果與吳淑芬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聯用縮宮素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降低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