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紅娟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惡性腫瘤科,江蘇 南通 226000)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該病患者呈年輕化的趨勢。惡性腫瘤患者大多存在抑郁、煩躁、恐懼等不良情緒。有資料顯示,在2002年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中約有10%~60%的患者存在抑郁的不良情緒[1]。惡性腫瘤患者存在抑郁的不良情緒,可導致其對治護的依從性降低及其病情加重。有資料顯示,對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聯用柴胡疏肝湯與黛力新進行治療可降低其抑郁的程度。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聯用柴胡疏肝湯與黛力新進行治療的效果,筆者對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惡性腫瘤科收治的36例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惡性腫瘤科收治的36例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36例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女6例,男12例;其中有肺癌患者7例,有胃癌患者4例,有結直腸癌患者5例,有卵巢癌患者 1例,有乳腺癌患者1例。在治療組患者中,有女6例,男12例;其中有肺癌患者8例,有胃癌患者4例,有結直腸癌患者4例,有卵巢癌患者 1例,有乳腺癌患者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36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被確診為惡性腫瘤。2)其預計生存期≥半年。3)其病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關于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4)其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分。5)距本次研究一個月內未使用過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嚴重的軀體疾病。2)合并有腦的器質性病變。3)對本次研究的藥物過敏。4)在治療前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5)有嚴重的自殺傾向。6)不能全程參與本次研究。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黛力新進行治療。黛力新的用法為:口服,1次/片,2次/d,分早、中2次服用。在此基礎上,對治療組患者加用柴胡疏肝湯進行治療。柴胡疏肝湯的藥物組成為:柴胡15 g,白芍10 g,川芎10 g,香附10 g,枳殼10 g,陳皮6 g,炙甘草6 g。若患者具有肝氣郁結的癥狀,則在上述中藥組方中加入青皮 6 g,郁金 10 g;若患者具有氣郁化火的癥狀,則在上述中藥組方中加入黃連6 g;若患者具有氣滯痰郁的癥狀,則在上述中藥組方中加入厚樸10 g及姜半夏10 g;若患者具有陰虛火旺的癥狀,則在上述中藥組方中加入熟地黃30 g,山茱萸15 g,黃柏12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服,每日服用 1 劑,早晚各服用 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四周。
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計算其HAMD的減分率。根據患者的減分率將其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進步及無效三個等級。HAMD減分率=(治療前HAMD評分-治療后HAMD評分)/治療前HAMD評分 ×100%。痊愈:患者HAMD的減分率≥74%;顯效:患者HAMD的減分率為49%至73%;進步:患者HAMD的減分率為25%至48%;無效:患者HAMD的減分率 <25%。總有效率 =(痊愈例數 +顯效例數 +進步例數)/總例數[2]。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的比較(分,±s )
ˉ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8.83±3.59 14.22±4.15對照組 28.06±2.29 18.11±3.89 t值 0.817 -3.201 P值 0.425 0.005
接受治療后,在治療組患者中,無發生明顯不良反應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輕微頭痛,但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
被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往往伴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隨著該病患者接受治療時間的延長,其常存在有嚴重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該病患者若長期存在抑郁等不良情緒可使其喪失生活的信心,降低其免疫力、加重其病情及對治護的依從性。隨著醫療模式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不僅只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也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5]。有資料顯示,通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可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增加其對治護的依從性,減少其惡性腫瘤的復發率及轉移率。中醫認為,抑郁屬于“郁證”的范疇。郁證是指患者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的抑郁。郁證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易怒喜哭及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3]。自明代以后,已逐漸把情志之郁作為郁證的主要內容。《古今醫統大全·郁證門》中說:“郁為七情不舒,遂成郁結,既郁已久,變病多端。”《景岳全書·郁證》中將情志之郁稱為因郁而病。《臨證指南醫案·郁》所載的病例均屬情志之郁。治療情志之郁的原則為疏肝理氣、苦辛通降、平肝熄風、清心瀉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絡、化痰滌飲及益氣養陰等方法[3]。郁證的發生是由于患者被七情所傷,導致其情志不遂或郁怒傷肝,進而使其肝氣郁結所致[4]。該病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可累及其心、脾、腎等臟腑。肝具有喜調達、主疏泄的特點。患者長期肝郁氣滯、情懷不暢,可導致其肝失疏泄,進而引起其五臟氣血失調。因此,治療郁證的主要方法為改善患者氣機郁滯不暢的癥狀。然后再對患者進行理氣開郁、調暢氣機等治療。柴胡疏肝湯出自明·葉文齡所著的《醫學統旨》。該書中記載的柴胡疏肝湯的藥物組成為“柴胡、陳皮( 醋炒) 各二錢,川芎、枳殼( 麩炒) 、芍藥、香附各一錢半,甘草( 炙) 五分”,該方的用法為“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該方的功效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用于治療肝郁氣滯證。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柴胡疏肝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抑郁的程度。另有研究資料顯示,對存在抑郁的患者在使用柴胡疏肝湯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黛力新的效果很好。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惡性腫瘤科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采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組患者中有2例接受手術后輔助化療的患者,其在前兩次化療后因發生化療副反應一度心情抑郁,不愿意配合完成剩下的療程。對該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后,其心情變好且可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剩下的治療,避免了其癌細胞復發及轉移的風險。由此可見,對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時,首先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減輕其痛苦,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本次研究存在困難的地方為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基礎理論不同,導致以現代醫學試驗方法研究傳統醫學在實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希望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廣大同行可總結出有效的臨床研究方法,以期更好地在臨床工作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惡性腫瘤,以減輕或消除其抑郁的情況。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綜上所述,對合并有抑郁癥的惡性腫瘤患者聯用柴胡疏肝湯與黛力新進行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其抑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