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玲
(新都區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高血壓證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頭痛、眩暈、急躁易怒、便秘、舌紅苔黃、目赤、脈弦數等[1]。該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在對其進行治療期間應對其進行良好的護理,從而提高其療效。中醫護理是指根據中醫理論對患者進行的護理服務。為探討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20日期間新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52~78歲,平均年齡為(65.69±7.74)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為50~77歲,平均年齡為(65.70±7.7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進行治療。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讓患者多吃蔬菜,控制其鹽的攝入量。鼓勵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治療的方法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檢查患者耳部的皮膚,確定其耳部皮膚未發生破損,判定其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對患者一側耳部的降壓溝、神門穴、降壓點及內分泌、腦、腎在耳部的對應區域進行消毒處理。使用醫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在上述部位。用王不留行籽按揉上述部位,以患者感到按揉區域麻、脹為宜。每次按壓1~2 min,每天按壓3次。留籽1~2天。3天后,對患者對側的耳部使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耳穴壓豆。在兩側耳部交替進行耳穴壓豆。告知患者治療期間不得隨意取下王不留行籽,并保持王不留行籽固定良好。同時,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護理人員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認真地傾聽其傾訴,了解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為患者講解降壓效果良好的病例,增強其對治愈疾病的信心。為患者使用喜勝憂法調節其情志。讓患者經常觀看小品、聽相聲、看喜劇電影或聽一些風趣幽默的故事。讓患者的家屬和朋友多關心患者,使其感受到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關愛。讓患者進行打太極拳、練氣功、做五禽戲等運動。對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6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根據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判定其治護的效果[2]。顯效: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舒張壓較護理前下降>20 mmHg或下降10~20 mmHg后達到正常水平。有效: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舒張壓較護理前下降10~20 mmHg或下降<10 mmHg后達到正常水平,或收縮壓下降>30 mmHg。無效: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舒張壓較護理前下降<10 mmHg且未達到正常水平或在上升。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判定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3]。該量表的總分為12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的效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血壓(mmHg,±s )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血壓(mmHg,±s )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0 156.24±2.69 116.26±2.87 106.36±2.79 84.62±2.61對照組 30 156.36±2.78 129.24±3.78 106.44±2.78 95.10±3.61 t值 0.1699 14.9796 0.1113 12.8856 P值 0.8657 0.0000 0.9118 0.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0 68.29±3.25 102.78±4.65對照組 30 68.32±3.31 84.24±3.25 t值 0.0354 17.8996 P值 0.9719 0.0000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臨床上常用藥物療法治療高血壓。但長期用藥不僅會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還容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開始嘗試使用一些非藥物療法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中醫護理是指根據中醫理論對患者進行的護理服務。中醫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分型后發現,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高血壓證型。本次研究中,我們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的中醫護理措施包括耳穴壓豆和情志護理。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進行耳穴壓豆可疏肝理氣、清瀉肝火、滋補腎陰。中醫認為,人有七情,情志異常會導致臟腑氣機紊亂,臟腑功能失調。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進行情志護理可使其氣機條達、營衛調和、經脈通利,從而促進其康復。
綜上所述,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壓,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