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班級管理急需與時俱進,時時創新。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更應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適應“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形成一整套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新課程;創新
小學班級管理,看似簡單卻很復雜,切莫輕視。很多班主任常常用班紀班規約束學生,收效甚微,弊端也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扮演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角色,所以班主任工作既要立足于班級學生現狀,努力做好具體工作,又要放眼未來,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努力為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課程教育理念,全力打造一整套適合學生發展的管理模式。下面談談本人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民主管理,人人參與
有些班主任習慣獨攬班級管理大權,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班級管理缺乏民主制度。我認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而且學生與學生處于同一層面,彼此更容易溝通。人人管我,我管人人。在我的班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每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都要通過競選組建一支責任心強、工作大膽而且心細的班干部隊伍,這支隊伍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為了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班干部,我每周召開一次班干部會議,集體探討工作方法,明確以后努力方向。我還制訂嚴格的學生監督制度,一周進行一次民主測評,對于滿意度較低的班干部,調換崗位,繼續接受同學們考驗。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我組建了兩個班委(常務班委和臨時班委),同時上崗,臨時班干部從積極要求進步的學生中產生,臨時班干部表現出色者可競選常務班干部,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上學期才轉入我班的矮個兒女生馬××通過兩個月的努力,大膽自薦加入臨時班委,不久在同學們的支持下當上了常務班干部。比較調皮的劉×、祁××等男生也積極爭當臨時班干部,他們在管理別人的同時也不斷改掉自身缺點。每學期我讓每個學生至少當兩次值日班長,親身體驗管理者的艱辛,自覺做班級小主人。班規的制定,先分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班主任再把小組意見進行整合,并在班會上通過,最終確定為班級制度。由于班級制度來源于學生又適用于學生,學生很愿意用這種制度來規范自己,從而努力為集體出力,與班級的情感也日益加深。在這種民主管理中,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班級管理也為素質教育搭建了平臺,并且融為一體。
二、量化考核,有效激勵
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沒有硬性的檢查、評比是不行的。我每學期精心制作一張學生量化考核表張貼在墻上,對學生一日常規進行量化。用畫星星來獎勵優秀,畫污點代表小小的懲罰。例如主動撿起一片垃圾、幫助困難學生一次、檢舉一種不良現象等都可以得到一顆星。反之,不完成作業一次,上課做小動作一次,課間、集會違紀一次等都要畫污點警告。而且堅持做到定期公布,累計積星,對一月內沒有污點的學生再獎勵一面紅旗,并把積星作為評優的依據,這樣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出一些問題,因此,應該允許學生犯一些非原則上的錯誤,若能切實改過,在量化考核的時候,就給這些學生抹去污點,以鼓勵他們不斷進取。實踐證明,班級量化管理只要運用得法,必然能有效地避免主觀性、片面性,增強客觀性、公平性以及透明度。這樣,量化管理從整體著眼,從細處著手,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激發了他們自我管理的自覺性。
三、實行競爭,促進發展
小學生好奇心強,班干部新上任時工作熱情高、樂于做事,但時間長了,容易產生優越感和厭倦情緒。為了充分調動常務班干部以及大多數學生積極性,增強班級管理活力,我又建立了崗位競爭機制,讓班干部也相互競爭。當某些班干部工作被動、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起不到模范帶頭作用時,就通過班會免去其班干部職務,由進步快、責任心強的學生替代。讓常務班干部感受到自己“官帽”時刻都有可能被摘掉的危機。競爭增強了他們榮譽感和責任心,讓更多的學生得到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同時學生中也要找競爭對手,開學初我要求學生在了解全班學生學習成績、行為習慣、性格特點后,在班內找一個合適的競爭對手,原則是雙方自愿,和自己水平相當。內容涉及發言、作業、衛生、紀律、兩操、考試成績、班級貢獻、各項獲獎等。每周一小結,每學期舉行兩次“感謝對手”的主題班會。學生通過戰勝對手體會到競爭的愉悅感,并在超越他人的基礎上,不斷地超越自我。在競爭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因為團結才有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搞好班級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班主任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努力探索出符合本班實際的最佳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對教育工作的新需要。
參考文獻:
班華,高謙民.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小學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