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輝
作者:夏德輝,本科,河北張家口市萬全中學,中學二級職稱,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特點,這也決定了它的博大精深與包羅萬象,需要語文教師有著寬廣的知識面才能夠撐起整個課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歷史文化知識與自然學科的知識在語文課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只懂得詩詞歌賦這些純文學性的知識,那么必然不能有效地契合當下語文教學的需要。而這個時候,信息技術就可以為教師提供優越的條件,教師通過網上豐富的資源去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進一步擴大課堂的容量。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也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利用計算機以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認知工具,豐富教學環境,并將它們全面地運用到教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使教學資源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相互融合,產生整體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根本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改倡導高效課堂,我們提倡一改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將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于教學當中,課件上的圖片、動畫和視頻,讓學生能夠生動地感受到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個環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聯系的。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融合,營造出和諧的信息化教學氛圍,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在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結構,真正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十分明顯,但是在具體的課件制作當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教師往往過分地強調媒體的作用,忽視了自身在課堂中的作用。第二,課件成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的主體性下降。第三,太注重直觀的講解,進而會忽略了對文本的解讀與品位。第四,過多的人機對話,進而使得師生交流產生障礙,多媒體技術喧賓奪主。第五,課堂缺乏隨機性,沒有互動的層次感,必須按照教師的步驟來實現。第六,由于信息技術使用不恰當,影響到課件的設計質量。當然,在這個應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碎片化與片面追求信息技術效果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問題最為突出。
信息技術對于提升學生對于課文的認識大有裨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在感官方面的認知能力,進而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第一,要及時地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第二,拓展自身的教學思想,進一步提升自己在備課上的質量。語文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語文知識的累積能力,沒有充足的知識積累,那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就會成為了無本之本。就當下的高中語文教育來說,一篇語文課文在眾多例文中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含義,但它也只是浩瀚語文藝術中的一個,其中包含的知識點時有限的。而語文教學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深化到對諸如此類文章的理解。第三,為學生及時提供方法指導,并積極地開發教材,利用好教材。第四,通過實踐教學的對比案例進行分析與反思,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第五,改變教學的傳統模式,優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第六,使得信息技術與課本內容互相融合,擴充知識的外延性。第七,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這也是提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策略。
在應用與實踐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找出問題的解決對策,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利用信息技術更新語文課堂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我們需要處理好文本閱讀與資源瀏覽的關系,也應該進一步處理好感悟與感官的關系,處理好現代化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的關系。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進一步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我們需要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創造性的思維去優化語文教學的過程,深入挖掘教材,尋找符合學生認知的載體,恰當地選擇教學時機,靈活地運用教學手段,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可以與信息技術相輔相成,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艷. 淺談信息技術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影響[J]. 亞太教育,2016,(31):35.
[2]胡春林. 教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構建語文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