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華
1
“寶貝,我說一句話,看你能不能聽懂。”8歲的兒子洗完澡,我拿睡衣給他,說道。
“什么話?”
“一個正確的動作,重復一千次,就成了好習慣;一個錯誤的動作,重復一千次,就成了壞習慣。”我停了幾秒鐘,再問他,“有沒有聽懂?”
兒子說:“聽懂了。”“什么意思?”兒子不語。
我轉身去拿吹風機:“給你講個故事。”
我一邊給他吹頭發,一邊講:“有個小伙子,初中畢業后沒考上高中。家長就說,讀不了書,就去學門手藝吧。于是,送他去學理發。理發師傅指著一堆冬瓜說‘你先拿冬瓜練練手’。小伙子很聽話,按師傅的指令認真給冬瓜削皮,一天削一個。每次削完后,都把刀插在冬瓜里。”
兒子開始笑。
我繼續講:“就這樣練習了大半年,師傅說‘你練得差不多了,今天正式上崗吧’……”
兒子低著頭讓我吹頭發,笑得小肩膀歡顫不已。
我憋不住,跟他一起笑:“你已經猜到故事結尾了,是不是?”兒子還在笑,回我一個“嗯”。“那你說說看,結果怎樣?”
我這么一問,他笑得更加東倒西歪,斷斷續續地說:“他給客人理發,理完了……一插……哈哈哈……”
我說:“幸好師傅及時制止了他的行為,否則……”
我放好吹風機,坐他床上:“這個小伙子哪個動作是錯誤的?想一想,你有沒有什么錯誤的動作?”
兒子這下知道“上當”了,但很認真地聽我列舉他的諸多不是。
我列舉完,接著說:“我在想象一個畫面。你大學畢業了,又在國外讀完了研究生,回國找工作。面試官說‘請你自我介紹一下吧’,于是你慷慨激昂、滔滔不絕。面試官心想,啊呀,這個年輕人真不錯,既有學歷,又有工作經驗。可是就在面試官打下小勾勾,決定聘用你時,你張嘴打了個大噴嚏,順手撩起袖子就揩。面試官面面相覷,數秒后,主考官發話‘個人衛生都搞不好,何以勝任工作?您請回吧’。”
兒子看著我學他揩鼻涕的動作,又笑開了花。
2
次日晨起,天氣轉涼,兒子的鼻炎又犯了,剛走出房間,就噴嚏不斷,鼻孔冒泡。看見他習慣性地抬起手臂,就要揩鼻涕,我大吼一聲:“冬瓜!”他吃了一驚,頓住舉在鼻下的手臂,不解地望向我。我比起剪刀手,在空中做了使勁一插的動作。他恍然大悟,趕忙放下手臂,“嘿嘿”笑著,走向紙巾盒。
自那以后,對于他個人衛生方面的壞習慣,我無需嘮叨,只說個“冬瓜”或比個剪刀手,兒子就立馬會意,樂呵呵地自察自糾。
一周后,他竟然從學校捧回一張“自律小明星”的獎狀,向家人狠狠炫耀了一番。不僅如此,他還向班主任自薦,承擔生活委員一職,并在班里繪聲繪色地分享了“削冬瓜”的故事,一板一眼地制訂了六個“紀律小衛士”,協助他一起糾正同學們學習、生活中的壞習慣。
你瞧,他放學剛回家,書包都來不及放,就跟他太爺爺、太奶奶嘚瑟開了。“太爺爺、太奶奶,今天我可威風了。”兩位老人不動聲色,配合表演:“哦,怎么個威風法?”
“王小東總是亂扔紙屑,破壞班級衛生,今天被我抓住了……”兒子故意停下,雙手交叉疊在胸前,沖二老抬抬下巴,示意他們接臺詞。
“喲,被抓了。”太奶奶會意,迅速接道。
他繼續匯報:“王小東亂扔紙屑,我沒有批評他,只是跟他說了一個詞,他就被嚇住了,向我保證今后再也不犯了。”他放下雙手,故作神秘地湊到太爺爺跟前,問:“知道我說的是什么詞嗎?”太爺爺未語先笑,抬手做剪刀狀,揮向一旁太奶奶的頭頂,太奶奶默契接棒,大喊:“冬瓜!”話落,三人笑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