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藝文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在歌唱中,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是聲音的根本。歌唱的審美是以真情實感為基準的,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歌唱是無法感染人心的。
表情是用來傳情達意的。在歌唱中想要塑造一個富有表現力的人物角色,歌者必須要精準地把握人物表情的變換與表達。形體包括人體的姿態和肢體動作等,在人物角色塑造中,主要用于協助表演者更好地詮釋角色形象與性格。因此,在演唱中,要將形體之美與人物角色的內心情緒有機結合,從而使得人物角色更加形象、更加動人
情緒是主體對事物所產生的一系列的主觀體驗。情態,指的是歌者在演唱時的心理狀態和肢體活動的情形。歌者需要在舞臺上隨著劇情推進呈現出角色情感的不同層次與情態變化,這一點對歌者在情感表達與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歌唱時的情感是要通過聲音來進行釋放與表達。發聲所包含的呼吸、身體支持等,都是情感表達所需的必要條件。而觀眾所能直觀感受到的情感與感染力,也是通過聲音所傳遞出的。因此,歌唱是一門聲音的藝術,沒有聲音技巧的歌唱就沒有專業性和藝術性可言。
要做到以情帶聲,歌者需要在歌唱前就醞釀情感,并應做好相關工作。此外,歌者自身還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以便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投入到情感表達中。
在歌唱中,如何將“聲”與“情”做到有效結合,需要歌者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較高的歌唱技巧。但在實際歌唱中,往往會出現諸多問題。因此,聲音與情感的融合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主要從以下兩點來探討。
(一)融入劇情與人物角色。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創作于1958年,由梅少山等作詞,張敬安、歐陽謙叔譜曲,音樂素材主要取自于湖北江漢平原一代的民歌《襄河謠》以及其原型天門小曲《月望郎》。其中,《洪湖水,浪打浪》是劇中女主人公韓英的經典唱段,描繪了洪湖的秀麗風光及人民幸福生活之景。
在唱段《洪湖水,浪打浪》中,不僅有對洪湖美好景色的贊美,還有著洪湖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的內心喜悅。所以歌者在演唱時,應有一定的情景聯想力,將自己置身于洪湖一葉扁舟上,仿佛真的看到了洪湖的美好景色,同時用最自然的聲音去歌唱、表達每一句歌詞,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二)適度的情感表達。情感在歌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歌唱時的情感表達要堅持適度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歌唱時,一定要合理地控制情緒與情感表達的“度”,維持聲音與情感的平衡。
拿到一首新作品時,首先,我們應對作曲家、創作背景有一定的把握。其次,我們要做到“聲“與“情”的配合。最后,則是要求歌者將聲音與情感深入融合,使之達到一種聲情并茂的平衡狀態。
在歌劇《洪湖赤衛隊》中,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所傳遞出的情感是以歡快為主的。從整體上看,整個唱段的感情呈層層遞進狀態,第一段“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魚滿艙”像是一種親切的訴說;第二段“四處野鴨和菱藕…魚米香”是一種內心的滿足與贊嘆;最后一段“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一年強”則是情感的高潮,在表達上需有整體性,通過表情、形體、聲音共同的呈現。
《洪湖水,浪打浪》是的前奏的節奏略輕快悠揚,給人一種舒適美好的感覺。此時,我們可在優美的前奏中快速啟動聯想,使得歌唱情感油然而生;第一段是對洪湖景象的描述,應以自然柔和的聲音訴說式歌唱;第二段是“韓英”與“秋菊”的二重唱,洪湖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在此處表現得淋漓盡致。演唱時要表達出歌者對“洪湖魚米鄉”的熱愛之情。第三段是情感升華部分,歌唱應達到最佳狀態,用略激動的語調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在歌唱實踐中,我們得知,充足的氣息能夠增強歌唱流動性,聲門的穩定能夠幫助緩解喉頭上提等問題。同時,豐富的文化素養可以讓我們貼近并充分感受作品,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狀態。
歌唱藝術的美妙,在于它能夠表達情感,滋潤心靈;歌唱藝術的嚴謹,在于它以技巧與理論為支撐。在歌唱中,歌者不但要有情感表達能力,還要有熟練、靈活的聲樂技巧。因此,我們更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去感受、去歌唱每一首作品,不斷追求歌唱藝術中聲情并茂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