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娜/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國際學校
南北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民間習俗以及地理環境不同,使南北朝民歌表現出鮮明區別。從題材說,南朝民歌都是以情歌艷曲等所謂的靡靡之音為題材,而北朝民歌題材則較為廣泛。從風格方面來說,南朝的民歌溫婉纏綿,北朝民歌則剛毅粗獷。從形式說,南朝民歌多五言體,北朝則雜言,形式多樣。《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中的最光輝的詩作。
由于政治統治的關系,南朝的民歌大都是情歌,主體范圍也比較狹窄。如我們所提的《西洲曲》為例,整首詩以女子懷念所愛戀的男子的口氣,在結構上為四季相應的相思體。詩中以景物的變換點明季節的變化,以景色的清麗來襯托人物情思的清怨。整首詩通篇不見一個情字卻處處寫情,纏綿悱惻。換頭處往往采用頂針手法上下承接,使得整首詩渾然一體,帶給讀者的是若斷若續的無限韻味。
在語言上,南朝民歌是江南城市的戀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善于運用華美的辭藻,以及雙關隱語的運用。例如《西洲曲》中的“蓮”為“憐”,“藕”為“偶”等。雙關隱語的運用表現了南朝的人民的智慧,又增加了民歌語言的委婉含蓄之美。而北朝民歌則以質樸剛勁,富于力感見長。例如《木蘭詩》是一首贊美女英雄的敘事詩,口語化的運用,長短句錯落有致的運用,以及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使得整首民歌靈活多變,生動形象。
南北朝自然生存環境不同。大體上說,南方文人多江浙一帶。其山水名句固江南秀麗的反映和作者的美學情趣的體現。而北方多廣袤的草地、高原,人們視野寬廣,北方文人對大自然的觀察,不像南方文人的細膩的藝術敏感。再加上北朝戰亂的頻繁,所以使得南北朝的民歌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南北朝文人幾乎都出于高門士族。南朝經濟發達,上層生活安逸,歌舞升平。北朝則長年混戰,上層社會經濟也不能自足,在政治上則需要在民族矛盾之中尋求發展。這也就間接影響了北朝文人的創作,也使南朝的詩詞民歌創作數量大大的超過了北朝。
總之,南北朝代表性的民歌《西洲曲》和《木蘭詩》的分析,使人們清楚了解南北朝民歌文化產生的差異。感受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