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聰/長春工業大學
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標志,在當前的全球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緩解了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及個人融資難的困境,同時也為普通民眾帶來了全新的理財路徑,在這樣一個有需求和供給的市場上開拓了新領域。然而,其伴隨的問題于近幾年愈演愈烈,使得新興行業剛剛贏得市場,又面臨隨時土崩瓦解的危機,更可能危害我國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雖然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發布了一系列的監管政策,但其監管內容仍有缺漏,實施細則也不全面,后期的實踐成果也有待檢驗。
在互聯網經濟浪潮中,網絡經濟無疑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著巨大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各行各業改變經營策略,發展線上和實體雙層經營模式,積極尋求與互聯網的結合,金融領域也毫不例外,網絡借貸在我國迅速發展壯大。經歷了6年的自發生長,P2P 網絡借貸在許多方面都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如平臺數量和成交額度。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們可以得知,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大大小小的網絡借貸平臺已經近兩千家,網絡平臺覆蓋范圍極其廣泛,幾乎涵蓋了全國的各個省份。不管是成交量還是借款人數,都達到了較為驚人的數目。
網絡借貸平臺的交易過程中參與的主要流程就是借款人的還款和借出人的投資兩個方面,這兩個主體都將會是把資金支付到平臺中,這就使平臺不僅提供信息中介服務,實際上對該款項有完全的支配權,享有了銀行的職能,完全可以像銀行一樣將客戶的資金任意支配,極易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平臺虛構融資項目和擔保,以詐騙為目的,直接匯集投資者資金,或將資金騙到平臺的關聯公司,或者利用新投資者的錢還老客戶的本息的龐氏騙局,如果借貸平臺在籌集新資金的情況惡化,那么可以預料到的就是資金鏈的斷裂,和平臺責任人的跑路逃避。
眾所周知,我國的網絡借貸平臺相比于國外的發達國家來講,相對而言較為落后,可以說整個平臺還是處于在一個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需要提升的還有很多,而網絡借貸平臺本身卻并不能形成一套獨立系統完善的規范文件制度。在整個借貸行業中,還是存在不好平臺急功近利,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而不顧整個行業的發展,使之做出不利于客戶的事情。因此相關監管部門一定要盡快加強規范管理,做好行業標準,提高警惕。
目前來看,我國的諸多網絡借貸平臺成立的手續并不復雜,一般情況下來說只需要在公安部門登記、工商行政和通信部門注冊就可以進行相關的運作。可是我們如果仔細推敲不難發現,國家對于工商行政部門的規定是,要確認市場主體的資格,要對主體的組織形式和資本給予登記和審核。但是網絡借貸平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金融機構,而金融所涉及到的市場業務運營范圍并不歸于工商部門管理,而公安部門也是主要在網絡言論輿情方面起到一定監管作用,而在金融監管部門中并不涉及。因此在法律監管平臺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監管機構及其職能。
除了明確相關監管機構的職能外,更應該要明確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性質,要對其做到準確的定位。但是目前為止,相關學者一直沒有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界定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但是更多的學者更傾向于把網絡借貸平臺界定為準金融機構性質,因此在大部分網絡平臺中都引入了擔保方。如果我們把平臺性質定性為準金融機構,那么銀監會將會介入相關的審批和監督,那么其運營風險也會大大降低,對于整個網絡平臺的借貸行業也是有著積極規范影響。
征信業務涉及到眾多的敏感信息及重要部門,只有將制度建設上升到法律層面加以規范,才能有效地利用征信數據,真正發揮征信對網絡借貸的促進作用。我們相信,網絡借貸的健康發展需要整個社會的信用機制的建立。作為社會各界的共識,相關的政府部門更應該在信用征信制度方面高度重視,加快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推進社會整體征信體系的建設,在與央行征信系統的對接同時,充分發揮對市場運行的宏觀調控作用,實現信用信息在不同行業之間的溝通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