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明
鄭州工商學院
《北京折疊》看似一部科幻小說,卻能帶給人一種貼近生活的感覺,小說向我們展示的未來科技發達的北京城,通過替人向第一空間送信的“老刀”的所見所聞,向我們展示了三種不同空間的面貌、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內容。整本書篇幅不長,但情節設定及描寫十分恰當,作者巧妙的融入科技元素,采用反烏托邦的寫作手法,內容包含著現實映射,透露出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思考,是一篇優秀的科幻小說。
《北京折疊》不同于其他科幻小說的鴻篇巨制,僅僅以兩萬字的篇幅,將故事融入其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展現了未來某日的北京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在這篇小說中,北京被巧妙地劃分為三個空間,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間,處在社會的底層,在第三空間里生活著5000萬人,他們在每48小時中,只能生活工作8小時,其余時間只能躺在膠囊里處在深深睡眠的狀態中,他們大多數人只能從事垃圾工的工作。學生秦天所生活的空間是第二空間,屬于社會的中層白領階級,第二空間內生活著2500萬人,在每48小時中,他們只能生活工作16小時,剩余的時間只能睡眠度過。第一空間大多生活著社會的頂層人物,其中多是政要高官和商界精英,生活著500萬人,他們占據每48小時里完整的一個晝夜。
主人公老刀是一名垃圾工,生活于第三空間,在第三空間中早飯要100元,而老刀一月工資一萬元,他迫切希望能送養女糖糖上每月15000元的幼兒園,因為那里可以讓糖糖學到音樂和跳舞。為了這筆數目不小的學費,老刀決定鋌而走險,替生活在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送表白信,給生活在第一空間的富家女依言。完成送信任務后,老刀順利返回了第三空間,拿到了送信報酬,但是在地面折疊時傷了腿,身心俱疲的老刀,一想到糖糖“學會唱歌跳舞,成為一個淑女”的樣子時,便倍感幸福和欣慰。
小說通過第三空間的“老刀”為賺取女兒“糖糖”幼兒園學費,替秦天向依言送信為敘事主線,以老刀在三個空間的所見所聞所想,對三個空間加以科幻的描述,簡練的敘事風格、精準的場景營造,向讀者描述了未來社會的一種設想,突出了三種空間的反差,體現了作者對未來社會的深刻反思,透露出作者對科技和人性的不信任感,傳遞了作者對未來社會的深層思考。
小說主人公老刀在折疊的北京城市里,是一個毫不起眼如同微塵般的小人物,生活和現實的困境并沒有將他折磨地失去理想喪失夢想,喪失奮斗的動力,他和現實中無數小人物一樣,都有一個簡單的理想,并為此而奮斗。他代表的是有責任有擔當的父親,他代表的是在基層勤勤懇懇工作的勞動者,他代表的是心存良知和善念的小人物。
老刀對養女糖糖無私質樸的愛,讓讀者感受到了一位父親的苦心。他為籌得養女糖糖的學費,甘愿冒險替人送信。每當他想到糖糖聽見音樂,小臉放光,扭動身子手舞足蹈的樣子,他就毫無抵抗,在他心中無論付出什么代價,他都想把養女糖糖送進去一個能教音樂跳舞的幼兒園。能讓孩子在歌聲和舞蹈中快樂成長,是老刀最大的心愿,為此他拼命工作,以籌得女兒的學費。這段故事情節,流露出的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深沉的愛,老刀的形象更是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無數父親。
老刀不僅僅是一位愛女兒的父親,也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長者。老刀在第二空間和秦天見面,秦天臨走時交給老刀五萬元,作為老刀送信的定金,剩下的錢等信送到時再付。老刀看他還是學生,便問他是不是攢了很久,假如生活拮據,可以少付一點。秦天說自己在金融公司打工,一個月十萬塊,送信的費用也就兩個月工資。老刀從底層走出來,知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所以他便同情秦天,希望能減輕他的壓力。老刀信守和老葛之間的約定,將老葛托付給他的要帶給老葛父母。為人誠信,是立身之本,老刀淳樸善良、誠實守信,是多少中國人的縮影。
由于出身的原因,老刀會時常感到自卑。在他去第二空間的時候,老刀內心中并不嫌棄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害怕被人嫌棄。在秦天寢室洗澡時,來自第三空間的他從來沒有在這么大的廁所洗過澡,他想多洗一會兒,將自己身上的氣味好好清洗一下,但是他又害怕把浴池弄臟,不敢用力搓。他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順帶把廁所盆里放的衣服也給洗了,在他心中,生意是生意,他不愿意欠人人情。看到這段情景,令人想到是現實生活中的農民工,因害怕把公交、地鐵的座椅弄臟,而不敢就坐。老刀正是現實生活中,萬千淳樸善良的農民工的縮影。因為那份單純的善良和小小的自卑,他們任勞任怨地做著最累最臟最辛苦的工作,卻不愿給他人帶來一絲麻煩,也不會向生活過多的索取。
老刀一位在底層艱辛奮斗的垃圾工,生活的艱辛并沒有把他壓倒,現實的殘酷也沒有讓他心灰意冷,而是讓他更加努力的在城市中生存。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諸如清潔工、外賣小哥等社會底層小人物,他們往往為了生存而活著,心存善良,不懈努力地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現狀,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
小說中“老刀”的女兒糖糖就讀幼兒園時進行了這樣一段細致地描述:“老刀去幼兒園咨詢的時候,著實被嚇到了。稍微好一點的幼兒園招生前兩天,就有家長帶著鋪蓋卷在幼兒園門口排隊,兩個家長輪著,一個吃喝拉撒,另一個坐在幼兒園門口等。就這么等上四十多個小時,還不一定能排進去。前面的名額早用錢買斷了,只有最后剩下的寥寥幾個名額分給苦熬排隊的爹媽。這只是一般不錯的幼兒園,更好一點的連排隊都不行,從一開始就是錢買機會。”這段描寫向我們揭露了幼兒園入學難這一社會教育弊端,反映了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現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有錢的家長直接就可以拿錢來買斷名額,而普通家庭要想享用更好的教育資源就只能苦苦排隊,還不一定能排到名額。
現實中,父母承擔著巨大的家庭經濟壓力,為了支付孩子從小到大的高額教育費用,心中有著難以言說的苦楚,面對重點中小學的校門,常常無奈。作者對糖糖上幼兒園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思考,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表達了對廣大父母的同情。
文中對于科技的描寫比比皆是,作者運用科幻的手法向讀者展現了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北京城。“直到走到園門邊上,他才發現有兩個小機器人左右逡巡。”“兩個小機器人悄無聲息擋在他面前,扣住他的小腿。”“然后異常同步地向最近的房子駛去,平穩迅速,保持平肩。”文中這幾句對未來的科技安保手段進行了描寫,同時也隱含了小機器人取代保安這一職業。城外那幾公里的廠區中沒幾個人工作人員,農場也一樣。規模巨大大農場有著幾千畝耕地地,全部機械化耕種,用不了幾個農民。老葛對老刀的這段話,向我們揭示了機器取代人工這一發展潮流。現實生活中在快遞行業出現的快遞分揀機器人,它們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采用相機+二維碼精確定位,紅外、超聲波避障,具有急停按鈕和碰撞海綿,讀碼準確率在99.99%以上,讀碼速度少于1秒,沒電了還能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充電,最多1.5小時充滿,可連續工作8小時,每小時處理包裹可達2萬單,減少日常倉內作業人員70%。快遞分揀機器人出現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工作出錯率的同時,取代了大部分快遞分揀員的工作。書中提到的是農場里的機器和安保巡邏的機器巡邏員,都在向讀著暗示未來社會中許多工作都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在科技時代,人類的生活將會發生巨變。科技的進步改變了固有的生產方式,進而引發社會分工改變,機器取代人工,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文中對機器取代人工的描寫,傳遞出作者的悲觀和對科技的不信任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社會的擔憂。
在折疊的北京世界里,科技的迅猛發展將人類的勞動價值一步步壓縮。建造這個折疊城市的是人類,而被拋棄的也是那些建造者,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實社會中,如何解決就業問題仍然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就像書中白發老人所言:“就業的事,就是頂天的事。”
本文從科幻文學的現實主義角度出發,主要從三大部分進行闡述。首先,為《北京折疊》內容概述;其次,以主人公老刀為主,結合書中主要情節,分析小說中寫實的人物塑造;最后,點出小說中矛盾突出的社會問題,本部分中主要分析了入園難、科技取代人工兩個問題,一步步揭開小說披著科幻色彩的外衣,向讀者揭露書中的現實問題。科幻透過現實,通過解讀《北京折疊》這部小說,為廣大讀者更好的理解這部小說提供方向,讓讀者在科幻世界里暢想的同時,也不得不思考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