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英
保定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平面媒體在產品信息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產品從生產到進入市場離不開媒體宣傳,平面設計也稱作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是通過符號,圖片和文字進行信息交流的和傳達。借此用來傳達產品信息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師可利用文字版式、圖形藝術、版面編排等專業技能,來達到平面設計創作的目的。平面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過程,是藝術與現代科技、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相互結合的藝術。是設計師藝術素養和現代技術的綜合素質的體現,一個好的平面設計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同時也要掌握先進的制作技術和制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服務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的設計師。
當下高校平面設計教育平面設計人才培養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實踐性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的主流趨勢。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點改革方向。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技能性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擔著為社會建設與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任務,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而現在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千篇一律,沒有更多結合現在設計市場需求的新趨勢,設計案例陳舊,很多案例重復使用。學生無法從教材上領悟到設計語言的構成規律,只能使學生為了模仿而模仿,整個課程下來只模仿了一個陳舊的設計案例,弱化了市場對設計的需求和現有設計市場的發展狀態,如印刷技術的更新、新材料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樣的學習無法使學生跟上新媒體藝術發展的節奏,更無法挖掘學生個人的藝術創造力。
現代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線上商品平臺已成為產品銷售的主要模式,市場對產品的平面設計又有了新的要求,平面設計專業是一個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特殊專業學科,在平面設計課程中不能只注重藝術訓練,而忽略技術的練習,在教學中只有做到通過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的技術練習,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走進社會服務社會。因此現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但目前很多高校任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只注重課堂理論的灌輸,而忽略學生的社會實踐,使教學與市場完全脫節,不接觸社會實踐,不了解設計市場的發展狀況,這樣的教學就會完全與社會脫節,使學生無法接觸到新的設計思想,與先進的設計技術。再者就是作業訓練手法陳舊,如手繪完成作業、計算機陳舊、設計軟件更新不及時等,甚至一些教師只會用一些老版本軟件,從近年用手繪設計作品和實用計算機軟件設計作品的教學成果上來看,計算機輔助設計得作品遠遠優于手繪設計作品,而且在品面設計創作過程中,手繪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創作精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甚至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現代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平面設計市場中的主要創作手段。
對設計材料的了解對一個平面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是設計作品的媒介,設計作品效果的展現材料的選擇起著據定性作用,平面設計課程中作業的創作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市場。在平面設計專業下有很多專業課程的創作需要學生使用材料來實現的,不能簡單化的單純創作手繪圖紙,或是以電子圖稿形式的訓練,應充分是學生把自己的創意以實際作品的形式出現,這樣就會涉及到各種材料的實用和材料的特性,如書籍和產品樣冊的設計就需要學生了解各類紙張的特性,在包裝設計課程中就應了解各種復合材料,只用這樣才能把學生的設計作品以成品的形式體現出來,使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市場時,已經全面了解從設計到制作的整個完整過程。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優秀的具有市場經驗的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平面設計課程應不斷推進創新型的教育方法,優化課程結構、整合課程內容,應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市場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平面設計藝術課程應緊跟市場發展的變化進行調整,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制定適合市場發展的課程體制。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對實踐性教學的研究,教學項目化是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手段,設置項目化教育平臺,即課題制教學模式。它是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單位模塊,即“知識模塊”、“技能模塊”、“實踐實訓模塊”在四年年的教學中分別來完成三個模塊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正確運用這“三個模塊”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分成三段,第一段基礎理論“知識模塊”內容,從入學開始集中學習文化理論和技能基礎課,完成教學計劃中規定的教學任務。第二階段是專業技能課“技能模塊”也就是學習專業技能,并達到市場對專業技能需求的要求,在上課形式上引進實際項目作為教學課題,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推動項目來完成實踐目標從學生的角度說,“項目推動、實踐促進”是一種學習方法,它適用于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從教師的角度說,“項目教學”是一種建立實踐實訓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課題制教學中,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備 “雙師型”的教師,教師在課堂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課題項目的主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導師、管理者、項目主管、策劃等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從如何教轉變成如何學,為此,教師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課題制教學已成了 “以課題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特征,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必須進行角色轉換。從以往的課堂講授轉變成項目指導。從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共同完成項目、討論,示范、指導。課題制教學要求教師明確自己在項目中所擔當的角色,教師認識到學生的知識學習不是教師靠課堂灌輸的,而是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主動起來作為教學的主題。
在課題制教學中項目設計是教學的重要原則,以保證在課堂中的可操作性,是學生在課題制教學中得到更多的收獲。因此,要根據階段性課程的內容選擇項目,是項目符合本階段課程的內容,在完成項目的同時也完成了本階段專業課的學習,做到課程與項目相結合的原則,項目的實施做到既是項目又是作業,做到最終讓學生掌握本階段課程的專業知識。
課題制實踐教學課堂實際操作時難免還有些問題,我們只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課題制實踐應用到教學中來。才能使項目和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能夠真正的把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為學而學教師不再是為教而教,學生才能不再把學習當任務,而是根據教師的課堂項目來學習,由被動的學習轉變轉變成主動學習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