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潔/華東師范大學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與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國內高等院校為滿足藝術教育的需求逐步增加了校園博物館的建設投入。但是隨著博物館陸續投入使用,實踐中出現了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使其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利用效果提升緩慢。如何改善高校博物館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滿足藝術教育的需要成為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
高校博物館資源對自身藝術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審美與教育相結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實踐能力、促進高校藝術教育學術研究三個方面。首先,教育的意義是通過語言實現思想的指導與知識的傳遞,因此過程中更側重于理性。但是藝術教育中,因其專業的特殊性也強調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審美能力是一種個性化且帶有偶然性的感性認知過程。
當前高校博物館資源主要由其自身及其上級部門管理運作,由于高校自身的理念局限性使管理機制固化單一,導致現有資源的利用與流轉效率較低。對教育工作中的資源配置及供給情況依然采取傳統的調查分析模式,缺乏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各高校由于自身發展情況的差異,在博物館資源的利用中沒有充分考慮共享提升的作用,即便組建共享聯盟,也處于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狀態。
國內高校博物館由于專業人才的欠缺與資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無法滿足藝術教育的需要。高校沒有專業化的博物館資源管理相關學科,從業人員一般聘用具有職能管理經驗的人才,他們對藝術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實際需求缺乏了解,導致了資源利用率的降低。同時某些高校博物館資源建設的資金分配比例缺乏科學依據,例如建設費用比例過高而資源采購比例過低,出現精致的基礎建筑內缺少具有實際利用價值的展品資源等現象。
高校博物館的首要作用是服務藝術教育,但國內各高校博物館建設及運行往往以項目建設本身為目的,重視形式效果而輕視實際作用,導致資源規劃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缺乏緊密度。高校博物館一般采取陳列展出的形式,學生與展品之間存在先天距離感,以靜態的方式學習研究。這與藝術教育中激發學生創造力與藝術個性的教育目標相違背,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與藝術品質的養成。所以在資源的采集、利用規劃中應當充分考慮對教育實踐的推動作用。
針對當前高校博物館資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機制不健全問題,應當從政府與民間兩方面入手,共同打造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政府方面,教育部門與文化、文物管理部門是相關責任主體,應當共同制定包括展示規劃、管理流程、交流協作、質量監督等多方面的科學管理體系。同時在宏觀層面對國內高校的博物館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調配,增強資源的流轉與利用率。同時建設信息化的數據監控體系,利用高校博物館的來訪、交流、協作及論文引用等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為政府規劃提供客觀依據。
在確立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改善博物館資源對藝術教育的支持力度,應當從人力資源與資金資源兩方面的提升入手。人力資源方面,高校應當為博物館管理配備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團隊建設可以通過在本校藝術專業領域招募師生擔任志愿者的形式實現。同時應當注重博物館現有人員的技能提升,除必要的培訓外也應當加強博物館與高校藝術專業教師或項目帶頭人之間的交流,通過提升資源管理者的藝術水平使其工作更貼近藝術教育的需求,避免需求與供給脫節的情況。資金資源方面,首先應當擴大資金來源以保障的充足性,其次應當加強資金的利用情況審核及可持續性建設。資金利用情況的審查可以通過對資金的績效管理實現,主要應用BSC等科學的管理方式控制預算、采購、決算等各環節。高校可以銷售博物館周邊產品,例如展品相冊、印象制品或師生自治仿制品等,既能發揮藝術專業特長基于教育的實踐機會,也能形成持續性的發展模式。
教育目標始終是博物館資源建設的核心,為適應當前的普遍需求,高校博物館資源的展示方式應當由傳統的陳列方式改善為先進的構建式。注重自然、人文、社會等各領域資源可視化的呈現,為實現使學生獨立、創新的教育目標而為其構建自主的學習過程。過程中應當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資源使用計劃,避免因模仿其他項目產生的資源浪費。不因當前困難放棄原則,利用對優秀作品收藏的堅持,達到對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目標。
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國家與社會培養學科人才的重要任務,高校在博物館資源的使用中應當堅持服務社會的最高目標,秉持以教育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對藝術教育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