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萍/安陽學院
教育部長陳寶生同志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轉型發展從提出到實施已經兩年,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向政策保障、深度轉型、示范引領上邁進。實施好產教融合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同步推進項目建設和轉型改革,切實把辦學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出臺產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師資聘用、職稱評定、實習實訓、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轉型發展是一項新的改革探索,沒有現成經驗可循,要善于挖掘改革經驗,及時總結試點成果,加強示范引領,推動轉型發展出經驗、出實效。同時,各地要加大高校學科專業與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優化力度,加快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主動布局培養未來技術和產業需要的各類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繼《大綱》和《教學要求》之后,《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從課程定位、目標、內容等方面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作了詳細解讀。首先《指南》從國家戰略需求層面和學生需求層面肯定了大學英語課程的價值,回應了外界對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質疑:“今天學習外語,除了當初的目的,是學習和了解國外多元文化,增強我國語言實力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要;是學生學習、交流、深造和就業的需要”。
在此大背景下,將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轉型發展與安陽市建設對接,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既有利于學生就業,又有利于服務地方經濟,促進中部經濟的崛起。
現在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普遍重視閱讀教育,忽略聽、說、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得大學英語教學出現了大面積的應試教育,為了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多數學生單純地擅長書面考試,而沒有實際的英語運用能力。學生很難將教學知識內容融入到真實的社會情境中,這會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這樣的人才吸引不了企業的眼球。
課程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最主要的教育活動,合理的課程設置對英語教學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英語教育主要是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兩種教學模式。很多高校過分偏重于基礎英語教學,對能體現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專業英語教學卻沒有足夠的重視,這使高校教學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出現嚴重偏頗。而且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學沒有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無法聯系實際轉換成實際語言,這為大學生以后的就業埋下隱患。
由于各地區高校綜合實力存在比較懸殊的差異,導致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師資差異巨大。如在一線城市中學習的教師在二線三線城市工作就會產生教學觀念與高校教育的指導方向無法達到和諧統一的問題。在三線城市尤其是比較落后的城市中大多數教師依然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這一死板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創造力的培養。
就業導向,指的是高校的教育要快速的發展就業市場需求旺盛的職業崗位,即其教育類型以及其專業設計必然要適合社會與市場的需求;對于一些在市場中的需求縮減,甚至是市場已經不再需要的專業,學校要進行適當的監控和管理,減少市場需求量小的專業的招生人數,擴大市場需求增加的專業的招生人數,增添市場需要的目前沒有的專業設置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業導向就是高校以就業為其教育發展的核心,根據市場及社會的需求,根據就業的方向來對專業進行設置,乃至對其課程進行設置,總之就是其學校的教學活動要根據就業的需要來進行組織。
在高校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教育體系之后,在招生,教學,管理,就業一體化的教學和管理體系中,學生會在日常學習中時刻體會到就業的感覺;在就業之后,也會回想起上課時的學習經歷。大學本科教學期間,在校生有足夠的時間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并從確立模糊的就業方向到找到理想的就業指向,在這個過程中,英語學習在就業方向的指導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會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實施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并付諸于語言知識與技巧的傳授上。對于英語學習大多數的學生是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并不是為了以后就業而學習英語,因此一定要轉變高校學生英語學習觀念。要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為以后持續發展的使用奠定堅實的基礎。要以培養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與語言能力為核心,逐漸減少考試型、學術型的教學模式。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采用比較真實地道的英語教學材料,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學習,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聽力、閱讀、作文的能力。此外,教學方面要采用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模式,將理解與表達兩者綜合在一起;在教學方式方面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分享英語學習經驗的過程中提高對英語的理解及運用能力。提高教學理念中學以致用的運用能力,有效地促進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勢,提高學生面試時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比如在口語方面,營造真實和仿真的交際語境。三分之一的課堂時間用做口語教學,規定自主學習或課后作業中的口語練習比例等。通過定量的指標使教師和學生漸進接受、適應口語教學和學習,最終自覺地將其當作英語教學和學習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將不斷摸索、實驗和調整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各自的教學能力和口語能力。
另外,將口語能力評估納入日常評估。可以通過直接口試和錄音口試兩種方法。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并告知學生要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得英語知識、增加詞匯量不斷地促進自身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以后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傳統模式需要更新。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英語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效果不大,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勢的需要。在新時期,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要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求,隨著對教學目標的不斷改進,要建立新型的教學方式來適應現代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在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下,要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引進西方的教學文化,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合作更加高效。
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種電子設備不斷地走進了課堂教學中來,多媒體教學逐漸地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普及和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得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各種教學難題也迎刃而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英語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課堂更加生動、表現形式更加豐富、課堂氛圍更加濃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同時,使得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使得課堂上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有效地提升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要提高高校師資力量,培養教師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熱愛的觀念。同時要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專業知識培訓,使教師具有豐富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要鼓勵教師一專多能,對教師的知識進行全面調整,適應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勢的需要。
學校應給英語教師提供參加實踐的機會和平臺獲取實戰經驗以及實際操作技術,同時要對教師們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在學校對教師進行招聘時,要著重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及道德水平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不僅對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進行考核,還要對教師的英語口語能力及實踐經驗進行考核,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英語不足的地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學生英語專業知識的傳授,還得注重實踐教學。
高校英語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和適度性原則,重視英語基礎學習,增強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并且要不斷加大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力度,做到學有所用,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制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提高學生英語的應變能力,達到可持續化學習的效果,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職業規劃以及英語學習計劃進行實時監控,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為市場輸送相應的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高校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多年來我校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學生實際水平,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進行了多項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社會對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學英語也應該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舊有的傳統型教學觀念,倡導以培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鼓勵其進行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創造力,使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為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生活中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