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英/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貝塔朗菲的系統思想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1924年-1934年,一般系統論初見雛形。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最早可追溯到在1924年,1924年開始,貝塔朗菲在多篇文章中均提及生物學中有機體的概念,并強調要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來分析和研究,這樣才能發現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1932年~1934年,他再次發表文章進一步提出用數學模型來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和機體系統論的概念,把整體性、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機體,形成研究生命體的三個基本觀點,即系統觀點、動態觀點和層次觀點。
(2)1935年~1946年,一般系統論的形成階段。設個階段貝塔朗菲正式提出了一般系統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沒有得到外界的認可。比如,1937年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學的一次哲學討論會上正式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的概念,但鑒于當時生物學界阻力,這次討論會上提出的一般系統論的概念并沒有公開發表。1945年貝塔朗菲再次正式發表《關于一般系統論》,這次由于戰火原因也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
(3)1947年~1967年:一般系統論的發展階段。1947年到1948年,貝塔朗菲深入地闡述了一般系統論的觀點;1954年貝塔朗菲發起設立了一般系統論學會,其出版的《一般系統年鑒》和《行為科學》雜志,使一般系統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與控制論、信息論出現的時間大致相同,但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其發展過程及其坎坷,直到60~7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重視。
(4)1968年~1972年:一般系統論的成熟階段。1968年貝塔朗菲發表專著《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系統闡述了一般系統論的特點、研究方法及其應用領域。1972年貝塔朗菲再次發表《一般系統論的歷史和現狀》,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一般系統論。
(1)系統的整體性:一般系統論的核心是整體性。貝塔朗菲認為,系統的整體性指系統是作為一個由諸多要素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存在并發揮作用的。這種有機的整體的意思是: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而是各個部分以某種固定的結構有機的組合。也就是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比如胳膊砍下來的就不能發揮胳膊的作用。這啟示我們要從整體性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從整體出發、從全局審視,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系統的有機關聯性:貝塔朗菲的一大進步就是,貝塔朗菲認為系統內部諸因素之間的聯系是有機的關聯。系統的性質不是各個要素性質的加總,系統所遵循的規律與要素遵循的規律是不同的,當然更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規律的加總。不過系統與它的要素又是統一的,系統的性質以要素的性質為基礎,系統的規律也必定要通過系統的結構體現出來。存在于整體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構成整體的相互關聯的內在根據,所以要素只有在整體中才能體現其要素的意義,一旦離開了整體它就不成其為這個系統的要素。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系統是要素的有機的集合。這要求我們要從聯系的角度看待問題,重視事物之間的關聯。
(3)系統的動態性:貝塔朗菲認為,系統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系統的這種動態性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系統內部的結構狀況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另一方面是系統必然與外部環境之間存在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也就是說系統是不斷變化的,不是靜止不變的,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系統的動態性啟示我們用動態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將事物看成一成不變的。
(4)系統的有序性:貝塔朗菲認為,系統的有序性特征主要體現在系統是以某種結構、某種層次有序存在的。且系統的有序性與系統的穩定性成正相關,有序性越以高穩定性越好,系統逐步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是系統穩定性逐步提高的過程。
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的思想是在總結前人優秀哲學思想基礎上的創新,他從理論生物學的角度進行的闡釋。他的思想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法,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更多的方案。
(1)貝塔朗菲的系統分析方法為人們提供了新的分析研究問題的工具。以往人們在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其次抽象出最簡單的因素,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質去說明復雜事物。這種研究方法的弊端是:它不僅不能如實地說明事物的整體性,而且不能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它只是認識簡單事物的方法,并不能普遍用于對復雜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在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勢下,規模龐大、關系復雜、參數眾多的復雜問題層出不窮,傳統方法對解決問題更是無濟于事。貝塔朗菲的系統方法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為人類的思維開拓新路,對于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2)貝塔朗菲過分強調整體性、有序性和統一性的觀念,而完全否定了局部性、無序性和分散性的觀念。我們在利用系統方法的時候,應當從整體和局部、從有序和無序、從統一和對立兩個方面分析,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