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不時會有報道稱,黑心作坊使用“化學添加劑”,經常被提到的一種“化學添加劑”是燒堿,有時候文章會提到“工業燒堿”。
燒堿的化學名稱是氫氧化鈉,也被叫作“火堿”“苛性鈉”等。它的確是一種“高危化學品”。在危險品編碼中,健康風險是3級,表示“短時間接觸就會導致嚴重損傷”。
這么危險的物質怎么能用于食品中?所以,有的報道往往會加上“非法使用”的說法。
但實際上,燒堿是一種“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殘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劑”。也就是說,在食品中使用燒堿,并不存在“非法”的問題,甚至對殘留量也沒有規定。
加工助劑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跟其他食品添加劑的區別在于:“加工助劑一般應在制成最終成品之前除去,無法完全除去的,應盡可能降低其殘留量,其殘留量不應對健康產生危害,不應在最終食品中發揮功能作用。”
在食品中,燒堿是高效的酸堿度調節劑。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經常有一些步驟需要把pH值降低或升高。
比如說純化蛋白,如果原料是中性的,而蛋白質在某個低pH值下才會沉淀,那么就可以加酸把原料調到那個pH值附近。沉淀下來的蛋白質可以通過離心操作分離出來。這樣得的“蛋白酸漿”是酸性的,而我們希望最終的蛋白粉是中性的,就需要加入堿把pH值調到中性,再進行干燥。這時最常用的堿就是燒堿。
燒堿的強腐蝕性來源于它的強堿性。不管如何用,不管加多少,食品的最終pH值一般都在中性附近,氫氧化鈉變成了鈉離子和水,從而使堿性被去除了。即便有一些食品保留了較高的pH值(比如皮蛋),也不會超過10,堿性不算強,殘留的氫氧化鈉并不會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