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哥倫比亞,當時的哥倫比亞瘟疫肆虐,社會異常動亂。因為意外的一次邂逅,于是便開始了費爾米納和阿里薩純潔的愛情。費爾米納享受著阿里薩給他帶來的種種幸福,可是卻遭到了父親的阻撓。因為兩人巨大的身份地位差異,導致了費爾米納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也因此開始了費爾米納與阿里薩長達53年的愛情悲劇。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費爾米納試圖通過和一個不愛的男人結婚,可以爬上了一個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從販馬人的女兒變成一個穿梭于上流社會中的貴婦人??梢哉f,費爾米娜對愛情的態度是完全被動的妥協。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費爾米娜這種做法完全是由她的處境決定的。身處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她沒有人身自由,甚至沒有選擇人生方向的權利。她也知道她不可能跳不出男人的統治,獨立自主的存在,一個女人要想在男人統治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只能選擇順從與屈服。在她年輕的時候,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于是便任由自己的心,開始了她和男主人公阿里薩如火般熾熱的愛情。可是有一天,當她從幼稚慢慢變得成熟的時候,她懂得了只有先在男人統治的世界里站穩腳跟,爬上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她才能在男人主導的世界里實現自身的價值。用波伏瓦的理論來說,費爾米娜只是完成了一次做一個真實的人和做女人之間的選擇。她選擇了做女人。費爾米娜用了她人生的一大半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但在小說的結尾部分,她失去了可以陪伴的丈夫,同時又面對一直窮追不舍的阿里薩的追求時,她再也顧不上世俗的眼光與流言蜚語,沖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籬,依據自己真實的內心,接受了昔日愛人的表白,并與他開始了沒有終點的旅程。這不得不說費爾米納的這一行為是女人為自己的情感和內心當家作主的壯舉。
《法國中尉的女人》創作于英國社會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英國已經經歷了工業革命,西方啟蒙運動,和第二次女權主義,女性對于自生擁有的權利和自由極為不滿。《法國中尉的女人》中的薩拉對自己當時的處境有著同樣的認識,作為女人,她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男性。但不同于費爾米娜的是,薩拉在這個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里完全處于主動地位,男人像工具一樣被她利用。薩拉出身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她的父親曾把她送到了當時的貴族學校去讀書,他幻想著薩拉能夠通過教育來改變他一家人的命運。薩拉拼命的抗拒命運的安排,在她做家庭教師的時候,她遇上了一個遭遇海難的法國中尉,薩拉憑借著略懂的法語一直悉心照顧著受傷的中尉,但是薩拉的滿腔熱情換來了中尉返回后的的杳無音信。后來,薩拉又遇到了查爾斯,薩拉那張帶著憂傷的悲劇性的臉,以及薩拉在和查爾斯頻頻接觸時所表現的孤獨與神秘使得查爾斯難以忘懷。薩拉和他講述了與法國中尉的不幸遭遇,博得了查爾斯的同情,之后并一步一步的控制住了查爾斯,將他圈禁在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逐步操縱著她與查爾斯關系的發展。查爾斯請求薩拉嫁給他,但遭到了薩拉殘忍的拒絕。為了躲避查爾斯,薩拉設計了一場神秘失蹤,這場神秘失蹤,是她的頑強反抗,反抗查爾斯帶給她的婚姻的牢籠。這一切對查爾斯來說都是都是沒有答案的謎題,他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但對薩拉來說,這是她追求自由成全自我的一種方式。薩拉在與查爾斯的交往上一直處于主動地位,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對維多利亞時代傳統道德觀念的一種顛覆,一種反抗。
時至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男性或者女性作家都對女性問題投入了更多的關注,西蒙娜·德·波伏瓦就是西方女權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她的《女人是什么》一書中,號召廣大女性同胞們必須對她們不得不去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所了解,對自身的優勢和局限性具備充分的認識,才能在爭取權利,獲取自由的道路上前進的更加順利,才能獲取理想中的幸福。這兩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對當時的現實社會和自身所處的狀態進行了一個客觀的審視,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里,盡管她們各自采取了一些在我們看來有些極端的方法去獲得理想中的自由,但終究成功的獲得了追求自己更加完美的生活的權利。對于女性來說,只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身為女人的性別問題。那么我們就只能像小說里的費爾米娜那樣,屈服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之下,失去了選擇愛與被愛的自由,或是像薩拉一樣,不固攝獲得流言蜚語,將自己獨立于社會之外,把男人當作工具般利用?我想這不是也不可能是僅有的兩個選項,擺在女性面前的還有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像小說結尾時的兩位女主角一樣,理性地看清現實、認清自我,然后勇敢地邁步前進,積極追求屬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
[1]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M].陳安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2]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M].紀明薈,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