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的商標法規定了不同的商標被許可人的侵權訴權,一般情況下被許可人需要經過明確授權流程才能提起侵權,或者獨占被許可人可以直接以自身的名義提取侵權訴訟。商標獨占被許可人能夠行使訴權,是因為類似于準物權,獨占被許可使用權并不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我國的商標被許可人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合法流程對侵權者提起訴訟,這一直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我國知識產權是一種權利處分形式,對于被許可人的訴權需要站在權利處分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商標法主要是為了抵抗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行為,在20世紀前葉,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慢慢認可了商標許可,商標被許可人的訴權必須通過反不正當的競爭法這一方面進行,因此,本文將次作為立足點,通過參考其他地區和國家在商標許可方面的規則,從而探討了我國商標被許可人的侵權訴訟權利。
在民事權益受損的情況下,權益主體需要通過程序請求權以及實體請求權才能受到有效的保護,一般來說,行使訴訟權的必須是民事權益的享有者,雖然從表面上分析商標被許可人的侵權訴訟是程序法問題,而本質上是探討被許可人是否有商標權權益的問題。
權利的動態行使包括處分和負擔兩種行為,前者是通過權利人將權利直接賦予給被授權人,他可以以自身名義維護權利,而后者是由法律賦予的,由權利人直接約束自身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會衍生出復雜的債務關系。但不會引起權利的變更和喪失,獨占許可是一種處分行為,一般許可是負擔行為,我國專利法等規定了只有獨占許可人才能通過自己的名義對侵權行為進行訴訟,而一般被許可以是不能提起訴訟的。商標權分為專用權和禁止權,獨占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行使侵權訴訟,而作為商標權人除了享受專用權外,還賦予其禁止權,使其能夠有權禁止他人在相似商品上使用類似的商標,用于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問題。
根據我國民法有關規定,轉移動產所有權時,應當以動產交付作為前提,處理知識產權處分過程中同樣也必須遵循這些規定,并通過專利獨占許可以及版權權限可以體現,同時商標權要求商標權的客體要在一定的允許條件下才可以脫離商標權人的限制,由商標獨占被許可人的控制直接進行商標利用。商標是商業運作中的一種被廣大消費者認可的商業標識,以此可以區分商品類型和服務,但是不同的制度下對于商標權對象和客體是由較大差異的。商標權單獨轉讓意思是商標權人可以獨占許可方式處分商標權,由于商標影響著商業的吸引力,在獨占許可的背景下,商標本身的吸引力可以由被許可人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獨占利用,等到合同終止后,原有的商標權要歸還給商標權人,被許可人此時不能繼續使用該商標,為了防止商標的信譽和商譽價值,商標權人可以在一定的許可范圍內對商標的商譽進行適當保護,由此來看,獨占被許可人在行使侵權訴訟時不能完全按照民事權利處分的規定,應當受到商標權人的約束。
一般許可人是通過簽訂合同從而獲得注冊商標的使用資格,因此,一般被許可人是沒有權利提起侵權訴訟的,根據我國法律有關要求,一般被許可人獲得授權之后獲得提起侵權訴權是否在實際上是可行的,仍需要進一步考察。所謂授權是指訴訟擔當以及信托,其中前者不會讓實體權利義務的本質發生太大變化,但實體權利人是最終的權益所有者,相比之下,我國在權衡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時需要將賠償金歸還給一般被許可人,同時后者也違背了我國《信托法》的有關規定。
一般許可人雖然沒有民事侵權訴訟的權利,但是這種侵權注冊商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會給一般許可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為了能夠保護一般許可人的利益不受損害,一般被許可人可以提起或者適當參與到商標侵權的訴訟過程中,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是針對商標的侵權訴訟,但本質上是為了反不正當競爭而提起的訴訟。比如在英美法國家,法律允許一般被許可人可以提起侵權訴訟,但是需要獲得商標權人的同意才能行使權力。相比我國來說,由于一般被許可人提起的商標侵權訴訟是一種反不正當競爭的訴訟,我國法律對其給予了完善,首先需要征求商標權人的同時,其次在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被控侵權行為應造成被許可人的實際損失,此外,一般被許可人沒有征得商標權人的同意,而實際侵權行為嚴重影響到一般被許可人的利益時,可以作為第三人參與到商標權人提起的侵權訴訟中。
商標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但由于商標權客體的特殊性,因此商標被許可人的侵權訴權不能完全按照民事權利處分的有關規定進行,為了能夠保護一般被許可人的權益,只有同時兼顧反不當競爭法和商標權,才能制定合理的商標被許可人的侵權訴訟,以獲得商標許可。
:
[1]鄭友德,萬志前.論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標權益的平行保護[J].法商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