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云/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指的是在一個社會里里面存在的多種解決糾紛的形式,因其功能差異,相互協調,一同構建滿足社會各種需要的動態系統與程序體系。
現階段,我國構建了將司法作為重心的多元解決糾紛機制,該機制不僅包含仲裁與調解,還包含在實踐過程中構建的處理勞動糾紛系統、處理交通事故系統、處理消費者權益系統以及處理醫患糾紛系統等,還包括獨具特色的信訪機制,上述機制共同構建我國解決糾紛機制。與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解決糾紛的形式主要有下列五種:民間機構解決機制、行政機構解決機制、訴訟手段解決機制、民事仲裁解決機制、私下解決機制。多元解決糾紛機制現已在全國各個地區運用不同形式構建并具體運作,已經呈現多元化,然而,多元化解決糾紛形式尚未構成相互支撐、彼此銜接、互動良好、功能互補的程序體系,以至于在實踐過程中,不同的解決糾紛形式各自為政,不同的解決糾紛形式并未完全發揮其功能。
當今社會,法院受理的各種糾紛案件從范圍上和數量上都已經達到空前狀態。在此機制基礎上,使得司法解決糾紛處于矛盾狀態,人們對于司法解決的期待過高,然而我國法律程序尚不健全,司法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司法成本過高,因而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
民間糾紛解決體系作為糾紛解決的基礎保證,在第一時間解決矛盾糾紛。然而,實際上,民間調解機制往往并不能發揮關鍵作用,主要表現為:穩定性不高,當糾紛方面表示接受調解之后,經常出現反悔。調解人員法律素養存在欠缺,調解不夠規范。
行政調解由于存在一定政府權力,當其介入之后,往往能夠直接做出決定,并且免費,所需成本極低,效率極高。這種解決糾紛體系,本應成為最有效的解決糾紛渠道,然而實際上,該解決機制同樣未發揮其功能。行政調解人員為避免被訴訟風險,工作態度極為消極。行政調解適用范圍并未統一、法律制度不夠健全。
特殊糾紛解決體系用來解決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以及訴訟解決等常規解決渠道難以解決的并且社會影響巨大的糾紛。然而該種解決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首先,社會本身存在繁雜性與統一性,是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構建的基礎。所有糾紛的形成,并非偶然或者獨立的,而是社會在運作的時候,由于欠缺相關要素,相互制約或者作用從而形成的。所以,如若解決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糾紛,就需要樹立正確的糾紛解決理念。社會糾紛的復雜程度與多樣存在直接決定了解決糾紛的形式應當多元化。
其次,國家政策也積極倡導多元化觀念。利用國家政策法規、司法程序以及基礎法律來明確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的觀念。法制社會在推進過程中,既需要依靠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重視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解決糾紛機制。
近些年來,我國法院在以訴訟法為基礎,對于受理的眾多糾紛及時予以解決,并進行了大膽探究,從而獲取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包含開庭前盡心調解,簡易審理案件,繁瑣案件與簡易案件分流,法院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解決糾紛的功能。法院構建解決糾紛機制:首先,對法院的調解機制進行改革,將開庭前調解制定成一種訴訟手段,對當事人的意志給予尊重,確認當事人定立的協議。其次,對于簡易的糾紛,實施一審終審的制度;再者,構建法院委托調解機制,可以將一些糾紛委托給民間組織予以調解。
根據《人民調解法》相關規定,構建并完善民間解決糾紛機制,并調撥一定經費,給予相關編制,提升民間調解人員的法律素養。第一,國家政策支持,給予民間組織經費支持。第二,從組織層面來講,構建法院和民間調解組織溝通交流渠道。第三,法院應當對民間調解員進行法律培訓,以期提升民間調解員的法律素養。在選聘民間調解員的時候,應當招聘法律素質過硬的律師。
多元化解決糾紛機構的構建與完善對各種糾紛的調解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選擇調解方式的過程中,都需要根據糾紛性質去選取最佳的調解方式。構建一套完整的解決糾紛體制,使得解決糾紛的更為快捷、經濟、和平,最大程度的節約司法資源。司法作為解決糾紛的最終渠道與關鍵手段,在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中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