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柳
(豫章師范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38)
高等師范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師資力量的主要陣地。隨著我國受教育人群的不斷擴大,中小學,甚至學前教育中音樂、舞蹈在教育過程中都所有體現,為此在高師相關專業中增加基礎的藝術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復合型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師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便是該專業的必修課程。
(一)學生入學之前舞蹈基礎較為薄弱。在之前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學生幾乎沒有培養特長的時間和空間,從小沒有意識或能力進行音樂、舞蹈的專業教育,甚至有的學生存在零基礎的現象。另一方面,生源招收中存在著輕視舞蹈的要求,當下音樂專業的藝術考試大多考查聲樂、樂器,并未對舞蹈方面進行具體要求。加之各大專業院校的舞蹈學、舞蹈表演等專業的擴招,音樂學專業的舞蹈教育逐漸被邊緣化。
(二)學生入學之后舞蹈課程比例較小。在音樂學專業實際教學中,存在舞蹈課時占比小、內容設置不合理的現象,大部分高師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都低于其他專業課程的課時,這就導致了本專業學生對舞蹈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理解,無法形成學習系統,從而導致音樂、舞蹈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效果無法體現,達不到該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舞蹈課程內容也僅是引用了舞蹈學、舞蹈表演等專業的教學內容,再加之通過簡單的訓練就完成教學任務,無法讓學生理解各種韻律下的體態特征。
(三)在意識上沒有正確對待舞蹈課程。現今的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沒有在高校群體意識中得到高度重視。學生方面,受多種文化的影響和自身的認知,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局限于音樂史、音樂表演及流行樂的研究上,對流行舞蹈及音樂韻律中的特太特征接觸較少,這在學生中存在著普遍的盲區。教師方面,由于教師長期的理論和實踐,對音樂學專業的知識研究比較深刻,但對于舞蹈課程的研究也僅僅停留在表面,或是完成教學任務進行淺層學習,在授課過程中對舞蹈課程的設置、內容上不科學、不全面。學校方面,為將音樂專業的舞蹈課程進行科學規劃,沒有統一的教材,無法形成對舞蹈課程的普遍認知。
(一)更新教學理念。學校應根據音樂學專業的素質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舞蹈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首先,從其當前和長遠角度出發,讓學生明白舞蹈對其音樂素養的重要作用,舞蹈知識及能力對于鍛造學生對美的辨別和欣賞、磨練意志、鍛煉心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其次,教師要也要改變傳統的舞蹈教學理念,在舞蹈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不僅要讓學生高質量掌握舞蹈的理論知識,更要從舞蹈學習中汲取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核心價值和人文精神。教師要在改變傳統認識的基礎上,特別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并持續學習。在具體的舞蹈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對舞蹈課程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掌握從中需要傳授的學科知識、人文素養知識、能力。要對音樂中所包含的舞蹈韻律,以及舞蹈中所代表的思想情感、核心價值、人文內涵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要通過帶著感情、追溯歷史背景、角色轉換等方式讓學生進行體會、感悟。
(二)改革錄取方式。要改善音樂學專業學生的錄取方式,在聲樂、器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舞蹈考試的比重,并將舞蹈作為加分項作為學生錄入的考查因素。以錄取考查的方式逐漸改變高中,甚至更低年級學生、家長、社會對舞蹈的重視程度,從而為高校教育中舞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教育方式。高校音樂學舞蹈課程的改革關鍵在于建立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明確音樂學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戰略,全面貫徹培養合格師資力量的理念,明確舞蹈課程的教學任務,過程中與技術傳授理論相結合,以社會需求為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制定適合高校自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此外,要在舞蹈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并重,有針對性地使學生全面掌握舞蹈理論知識與舞蹈技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高校也要改變音樂學專業學生以論文畢業的模式,注重舞蹈和實踐的比重。
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不僅是課程體系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需要。高等師范是培養合格教師的主要陣地,在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專業學生不僅要結合本專業、市場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同時還要以教育發展規律為遵照,培養該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只有理論與專業技能相結合,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才能成為音樂學專業中舞蹈課程教育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