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實踐的觀點不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關鍵地位,更是馬克思主義實踐人學觀的基礎。不同于黑格爾的抽象勞動和費爾巴哈的直觀的活動,馬克思那里的實踐是一種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且活動主體是現實的人。馬克思把實踐和人的存在聯系在一起,將實踐理解為人的存在方式。馬克思說:“在我個人的活動中,我直接證實和實現了我的真正的本質,即我的人的本質,我的社會的本質。”[1]實踐之所以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在于,實踐體現著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論是改造自然還是變革社會的實踐都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在遵循了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實踐的產物也是人通過其本質力量將存在于自然界的直觀客體改造成能夠滿足人類需要的客體,體現著人的本質力量。“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2]馬克思對實踐的理解既不同于舊唯物主義將人理解為感性的直觀的存在,也不同于唯心主義將人理解為抽象的產物。
馬克思認為現實的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人來自于自然,是自然進化的產物。馬克思還把現實的人看作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意識的本性是自由自覺的,在這種自由自覺的意識支配下的活動也是自由自覺的,正是這種有意識的活動把人同動物的活動區別開來,也正因如此,人才是類存在物。這種有意識的活動便是實踐,現實的人就是實踐的人。馬克思在闡述現實的人的基礎上,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人是現實的人,社會關系是在人的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實踐人學觀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能夠使人類獲得解放,充分發揮出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首先,馬克思在這里強調了人的主體性,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實踐中要關注人、尊重人,發揮出人的能力,實現人的價值。其次,人的這種發展狀態是“自由而全面”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社會就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4]人的發展是自由的。這充分表現在人的個性的發展上,人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來選擇自己想從事的職業,進而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與創造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實現價值的方式是自由的不受規范的,社會應當是鼓勵的,認可的。這才是自由的應有之義。人的發展還是全面的。人的需要應該是全面的,對其滿足也應是全面的。人的能力也應得到全面的發展,其素質也要得到全面提升,其所處的社會關系也應是豐富全面的。
1、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
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指的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指出:“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現實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5]這種社會關系的全面性集中表現在人們社會交往的全面性上,各種社會關系的全面展開都是以社會交往活動為前提的。隨著人類實踐能力的增強,實踐水平的提高,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會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并會逐漸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人們在相互的社會交往過程中,共享著人類的實踐成果,密切著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從而促進著社會關系的豐富與發展。
2、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
在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中,人的能力的發展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這里人的能力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認識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次是建設人類社會的能力,最后是認識自我并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的進步,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升,人將會更加合理科學地認識自然和社會,更加自覺地認識人自身,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身的關系。
3、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
在馬克思那里,人的個性要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人的個性要自主地發展。這種自主性不是沒有限制的隨心所欲,而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的自主發展,是在充分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尋找一條最能夠發揮自我能力與價值的道路。其次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體現在創造力上。創造性是人的能動性的最高表現,它集中體現著主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是一主體區別于另一主體的表現。每個主體都能夠不受社會統一化、標準化規范的限制,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能夠在這個過程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這便是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的應有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