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通遼市委黨校
(1)深挖地方教育資源,打造獨有教育品牌。深入挖掘清河鎮包括人物、歷史、文化等方面在內的紅色教育資源,形成基地主體教育內容,整個基地要突出地方黨性教育資源特色,范圍小但力求深入、經典、切實、感人,最終打造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專題型黨性教育品牌。
(2)整合優勢教育資源,構建特色教學模塊。在地方專題型黨性教育品牌打造理念下,整合優勢教育資源,形成以通遼市黨校相關專業教師為主體、清河鎮居民參與為特色、社會外聘人員為輔助的師資隊伍,形成以弘揚教育品牌精神為主題,以黨性教育為核心,重點開展黨性修養、理想信念、公仆意識、群眾路線等方面的培訓,構建體現品牌內涵的現場教學、情景互動教學、拓展訓練教學、音像教學、實踐體驗等特色教學模塊,詳見本文第二部分。
(3)發揮聯動培訓優勢,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在教育品牌、教學模塊的打造、構建并形成周期性更新前提下,組合教學模塊推出一天至一周左右的培訓班次,依托黨校系統的聯動培訓優勢,外聯市內、外培訓班次,在餐飲、住宿、實踐等方面聯合村民共營共管,以期為助力鄉村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第一,突出黨性教育特色。在基地的升級建設規劃中,充分挖掘黨性教育資源,切實發揮黨性教育作用。第二,教育內容與時俱進。緊跟黨中央方針、政策,緊抓地方代表性實事,在專題化內容基礎上,及時更新“時事教育”內容。第三,做好基地史整理工作。基地建造史是地方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現在就做好搜集整理的工作。第四,升級硬件設施改善參觀模式。目前陳列室內空間狹小,影響參觀、培訓效果,對于分流部分學員、改善參觀模式方面的建議有三個,一是之前由基地方面提出的籌建的戶外長廊,如果增設長廊,其內容建議以地方史志、基地管志為主要內容;二是建議建設部分拓展訓練專用的設施設備;三是建議增加互動參觀、培訓環節,即當參觀人數較多時,對學員進行分流,將入館參觀和室外互動培訓交替進行,室外互動培訓可以增設共唱紅歌、鄉間藝術、勞動實踐、村民座談等環節。第五,基地工作人員培訓。對基地工作人員的黨性、崗位技能等進行周期性的培訓。第六,機構設置。為保障基地教育的規模化、長期化、專業化,建議實行基地共建方案,基地設置領導一正三副,下設辦公室、教務部、后勤部、基地維護中心四個機構。
重點圍繞“精神、事跡、家園、感悟”四個篇章組織教學,構建“品牌精神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兩個特色教學模塊,進而通過“專題講授+場館參觀+拓展訓練+實踐鍛煉+互動交流+延伸教學”設置一至五天班次的組合模式。
品牌人物事跡報告、品牌人物精神解讀、地方史志報告、如何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相關政策解析、主題拓展訓練、參觀主題場館、 重走英雄奮斗之路、鄉村體驗勞動、村民座談、觀看專題影片等。
通遼市人民公園紀念碑、通遼市博物館、通遼市呂明仁紀念館、紅色之旅、任明德工作室、開魯麥新紀念館、文化遺產傳承參觀等。
建議基地設置領導一正三副,下設辦公室、教務部、后勤部、基地維護中心四個部門。
基地主任:由通遼市黨校副校兼任,負責全面工作。基地副主任:由通遼市黨校教師兼任,負責辦公室、教務部工作;由基地原有負責人擔任,負責后勤部、基地維護中心工作;由清河鎮黨委書記兼任,負責地方協調工作。
(1)辦公室。設置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主任由通遼市黨校教師兼任,一名副主任為基地原有常駐人員,另一名副主任為黨校教師。辦公室主任抓部門全面工作。黨校教師副主任負責與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培訓機構、各級黨政企事業單位的協調聯絡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駐基地副主任負責處理基地日常事務,承擔學校工作人員管理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2)教務部。設置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主任由通遼市黨校教師兼任,一名副主任為基地原有常駐人員,另一名副主任為通遼市黨校教師。辦公室主任抓部門全面工作。黨校教師副主任負責制定培訓、教學規劃,承擔學員檔案管理、教學活動監督檢查等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駐基地副主任承擔教學工作的綜合管理。
(3)后勤部。設置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均由基地原有人員擔任。負責學校的后勤組織和保障。
(4)基地維護中心。設置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負責基地陳列室相關物品及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