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財經大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時期黨的思想建設也有了新的發展。在過去的十九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全新的概念,并把這一思想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指導思想。在對該思想的理解上,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研究:
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解讀上,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該思想的重點是:“新時代”和“思想”。
1956年,在黨的八大上,提出我國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先進工業國的需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矛盾。到了1981年,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再次提出我國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雖然兩者說法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意味著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在改革開放時期,主要以經濟文化發展為主,那段時期也被稱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但是現在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了,準確地說,人們在對生活的向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的建設主要體現在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和安全等建設上。這就是我們黨從實踐中發現人民已經不只是要穩定解決溫飽問題和物質文化需要,還需要精神文化及更多方面的需求。同時我國的社會生產水平也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多方面進入世界的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不是原來的社會發展的生產力而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這個成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這就是我們黨從實踐出發的一個重要創新,從實踐中發現了我國的主要矛盾的轉化問題。所以我們黨根據實際的要求適時的轉變了主要矛盾和發展目標。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保持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才是新時代的要求。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提出,首要原因就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歷史發展主題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即由如何發展偏重于如何更好更全面地發展。因此可以說,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時代”的提出,既體現了客觀歷史的發展要求,更體現了我黨高度的歷史自覺性和前瞻性,是人民共同期盼的必然結果[1]。
任何一種先進的思想,都應該具備同等先進的時代價值。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價值理解上,從以下五個維度展開分析:
1、人民的維度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發展目標。在該思想中,提出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了維護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
2、政治的維度
習近平提出的新階段黨的建設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階段,是通過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相統一,達到政治的凝聚力。然而政治凝聚力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應有之義。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的過程中,文化自覺是最具前提性的。從理論上講,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覺,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也才會有文化自強的底氣。因為文化自覺是無需宣傳自己主動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去,實現文化的自我反思、自我覺醒的過程??陀^地講,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的歷史進程中,只有基于文化自覺的文化自信才是接地氣的真正立得住的,叫得響的,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強國也才有底氣,才能真正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理論的維度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揚和創新,是對長久以來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智慧延伸,也是自十八大以來對習近平治國思想的成熟和肯定[2]。該思想凝聚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精華,是黨和人民在不斷地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實踐的維度
思想引領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實踐建設的理論總結和政策指導,是進行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思想保障,更是全黨全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5、世界的維度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體現了黨的全球化發展的思想觀念,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開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全新境界。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努力把黨的思想建設作為黨的首要建設目標[3]。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概念,為我黨的思想建設開辟了新的歷程,賦予了新的劃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