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首先,理論基礎與具體任務不同。主要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以及教育學的基本原理,而心理輔導則主要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包括對人的精神與認知進行分析的進本原理及方式。其次,工作內容與方法不同。思政工作的內容主要是對人們在愛國、集體、社會主義等方面的引導,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意識到民主法制的重要性等,而心理輔導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人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包括人的心理衛生問題、學習生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心理障礙問題、行為障礙問題等方面。思政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是說服、集體、環境陶冶等教育方法;而心理輔導主要采用宣泄、暗示、聯想等方法進行。
(1)二者在服務的基本目標是一致的。在高校中不管的輔導員的思政工作還是心理輔導發展,其服務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社會主義新型學校的人才培養為服務的,同時也是為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而服務。二者分別為學生在思想品德塑造與心理品質塑造而服務的,但是二者服務的總體任務都是育人,這樣又有機地將二者之間統一了起來。
(2)二者教育途徑是相同的。在高校的建設與發展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與思政工作存在很大的關聯,同時與心理輔導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僅涉及到學校工作中的大小瑣事,同時與家庭和社會也存在著很大的關聯,二者在性質上都屬于綜合性的教育活動。二者的教育途徑都來源于各種教學以及校園中的其它活動的滲透。
(1)在工作依據上存在的沖突。當輔導員的角色為思政工作者時,其工作的依據比較具有確定性,包括道德標準、倫理常規以及價值取向等,輔導員通過對它們進行充分的掌握,并將其中存在的觀點與內涵用來教育學生,通常也會對學生的行為舉止用其來評判,判斷出學生行為的價值,同時還能采用獎懲的方式,來使教育的目的得以實現。當輔導員的角色轉換為心理輔導者時,是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并完成教育任務的,必須對學生保持完全接納的狀態,對學生的行為舉止不給予評判,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與理解,了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看法,以及人格的尊重,不強行將自身的想法、看法以及對真善美的理解標準等各個方面的思想灌輸給學生。
(2)在工作重心上存在的沖突。思政工作是一種社會利益的取向,主要是為了貫徹我黨的政策方針以及服務路線的,這一過程主要強調的是國家與社會的利益與需要是高于一切的,加強學生在集體主義感與愛國主義精神方面的樹立,引導學生在政治方向及高尚品德等方面的建設。心理輔導主要是為學生個體服務的,主要以學生作為輔導的中心。心理輔導是對一個消極被動的人格給予幫助的行為,使來訪者的內在潛力能夠得到激發。總體來說,輔導員在工作當中,常常會產生以誰的利益為重在內心發生矛盾與沖突,也可以說分不清二者之間的關聯,特別是在二者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這種問題表現的更加明顯。
(1)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促進思政工作質量的提升。輔導員在高校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是所有教育活動的實施者,更是對學生開展思政工作的關鍵,屬于學生在高校教育階段人生導師,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輔導和思政工作兩個方面,其中,心理輔導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必須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心理輔導是思政工作的基礎。輔導員通過心理輔導能夠有效的推進思政工作的開展,促進其成功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學生遇到難題或困惑時其作用更加明顯,對于學生在未來道路上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2)通過對學生心理需求的了解來減少沖突。大學生大多都是成年階段的學生,在思想認知與觀念上都是十分獨立的,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對其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輔導員要想對高校學生實施思政工作,關鍵是需要了解大學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偏差,對學生內心之中的真實感受進行有效性分析,理解大學生在心理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了解大學生是心理需求,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尋找到學生思想存在的誤區,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就睜大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錯誤認知。在進行協調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思政工作與心理輔導之間的關系加以明確,通過心理科學的方式,對新心事下的思政工作進行改進與完善;此外,思政工作者要想出色的完成教育任務,在思想品質、人格、心理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都必須要優秀,這對其完成兩種教育任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總而言之,輔導員要想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必須對人的思想與心理現象進行研究,通過心理科學的方式作為思想教育的依據,有效的將思想科學與心理科學進行有機結合,合理利用心理學對大學生的思想現狀進行研究與分析,促使高校輔導員的主要教育工作成果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