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來發展
從廣義來看,數字媒體設計專業幾乎與全部設計領域聯系密切,如預想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相結合;數字特效以及數字影像與影視藝術相結合,另外數字彩鈴、數字音樂出現在音樂領域,三維動畫出現在動畫領域,甚至電腦插畫藝術、數字繪畫藝術以及數字攝影攝像藝術也出現在藝術領域。不僅如此,數字藝術更多出現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如影視廣告、現代網頁設計等都是如此。狹義的數字媒體設計只限于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基于此,我們可以對數字媒體設計的概念做出界定,即在藝術設計領域運用信息技術、數字材料以及其他現代視覺藝術設計手段。一切有關視覺傳達的數字設計都包括在數字媒體之內,數字媒體的突出特征是使用計算機,而且具有交互性。
隨著數字藝術的全球化發展,數字產業得以蓬勃發展。很多國家都開始重視研發多媒體技術,甚至不惜投入巨資。與國外多媒體產業發展時間相比,我國至少晚了十年,可是畢竟我國多媒體產業已經走過了兩年的發展歷程,如今更是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國多媒體產業以數字媒介為載體,以數字設計、動畫、網絡、影像以及互動多媒體為主要形式,與多個領域實現了完美結合,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產業鏈條。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已集聚了36,948家企業、近384萬從業人員,產業規模達到5,939億元,同比增長22.9%,一躍成為國內支柱型產業。數字產業的發展導致人才需求量急速增長,權威人士指出,我國極度缺乏網絡游戲設計和電腦動畫藝術制作人才,此類人才需求量比供有量高出39萬之多。基于此,我國很多藝術學校加速培養此類人才,相接開設了數字媒體設計專業,只是由于這一專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且由于這一學科的內涵尚未統一起來,導致各大藝術院校在這一專業的課程設置上缺乏共同的標準。由此可見,短期內這一學科可能無法實現快速發展,可是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為多媒體產業的發展提供大量優秀人才,同時也會使中國數字藝術教育實現穩定發展。
前文提到的網絡游戲、數字電影、數字錄像、數字動畫、虛擬現實等通常不包括在數字媒體之內,因為以上形式更傾向于從藝術角度展開研究。大多數數字媒體設計屬于視覺設計領域,它包括影視片頭包裝、MVT、互動多媒體、多媒體彩信設計、DV專題片、電子光盤設計、網頁設計等。多媒體設計專業人才主要活躍在如下行業:一是在網絡公司從事網頁設計工作;二是在網絡廣告公司、影視廣告公司從事宣傳策劃工作;三是在電視臺承擔后期制作工作;四是在電子圖書館或者電子出版社從事設計、維護電子圖書工作;五是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公司從事課件設計和制作工作等。從當前來看,我國未來仍然需要大批數字媒體設計專業人才,很多藝術院校也認識到這一點,如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以及中國美術學院都紛紛設置了數字藝術設計專業。相信這一專業一定會表現出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可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推動這一新型交叉學科的發展。從當前來看,數字媒體設計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多使用多媒體技術,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沒有深入研究設計風格以及藝術語言,而且不重視營建設備投入,導致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從另一角度來分析,數字媒體設計與傳統的平面設計有很大的不同,平面設計屬于二維設計,主要采用印刷手段,如書裝設計、包裝設計以及招貼設計等。我們正在由讀書時代向讀圖時代轉變,印刷文化正在逐漸被圖形圖像符號取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各種圖形圖像,而且像宣傳冊、報紙、雜志等印刷作品也逐漸由二維圖形轉變為數字形式,并會慢慢向三維靠攏,這說明數字設計與平面設計的結合度越來越高。其他國家的平面設計與數字設計之間的界限并不明顯,平面設計領域的外延擴展很多,舉例來說,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設計系的部分課程與數字設計內容結合在一起,如音頻設計、網頁設計、三維現實以及視頻設計等。以上課程內容早已經擺脫了二維平面的限制,并向三維額思維空間擴展,而平面設計領域則增添了很多活力。
我們已經邁入數字化社會,人們對數字技術表現出很大的依賴性,很多人更喜歡利用數字媒體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數字化社會的到來不僅轉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使現代設計教育的未來方向發生轉變。二維視覺設計與現代信息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因此現代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形成新型多維數字化藝術設計教育觀。我們應該緊緊抓住多媒體產業全球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有利條件,為推動數字藝術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維.數字媒體藝術教學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
[2]徐立萍,姚怡寧.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梯隊建設與培養模式探究[J].新聞傳播,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