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視角下提出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由于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在增長的狀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因此各地高校強調要加大促進高校創新創業培養教育工作,這已經成為重要任務。
首先,95后大學生在創業意識方面不強,畢業后選擇創業的大學生經過調查表明是寥寥可數的,多數的大學生對于畢業后選擇就業,認為創業就是開創一份事業。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是不充足的,對于創業的理解有誤區,并沒有做好要創業的準備,對于今后創業的總體態度不良好。通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在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進行創業意識的宣傳,現在學生的創業意識薄弱,但事實上學生可以選擇創業的機會是非常多的,且創業的方向也是多元化的,如今傳統大學生在找工作時的觀念已經逐漸發聲變化,學生創業所涉及的領域更傾向于第三產業并且可以與自己的專業技能聯系一起。
其次,95后大學生在創業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其實不管是大學生創業還是社會人士創業,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十分復雜的問題;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非常重要;學生的心理素質需要過硬才可以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創業者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力以及沉著冷靜等這都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1)95后大學生對創業認知缺少系統教育。從根本上可看出,大學生對于創業認知是有著一定的誤區的,缺少系統性教育培養。大部分大學生在決定創業的時候,是更加重視借鑒他人成功創業經驗或者是國家政策支持,然而卻忽視具體的創業商業模式等,因此大學生創業缺少對創業的理性認知,更多的是在創業感性認知階段。
(2)95后大學生創業情感缺少系統教育。創業情感是指大學生在認知創業時對創業產生的一種情緒和心理狀態。創業情感是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積極情感會讓學生對創業產生興趣,并且會積極參與到創業過程中;消極情感會讓學生對創業產生厭惡、疏遠、被動等不良情緒。從社會角度觀察,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推出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從家庭角度出發,我國大學生現是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希望找份穩定工作,讓孩子少承受壓力,因此很多學生會在父母影響之下會選擇考公務員、考研究生等,這樣大學生創業情感就不會被點燃也會被沖淡;從學校角度出發,學校是響應國家政策,激起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但由于學校對于學生個性化特質認知不足,教育培養方面較少,因此沒有從根本上對學生創業以及情感培養進行良好的系統性教育。
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是為了共同實現資源互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以及互相提升,帶動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下能帶動95后大學生創業機會。同時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的創業培養理念之一就是要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創業觀中,共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創業技能、創業精神等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當前,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創業觀中,但并不是讓我們完全拋棄傳統的教育體系與教育模式,是要在傳統教育基礎上對德育教育理念進行完善,才可以達到有效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觀培養工作要確定培養目標,有著明確的創業觀培養工作方向。創業觀培養是一項有規劃、步驟的工作。大學生的創業觀培養要結合當代的特點,抓住時代的機會,合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確定創業觀培養的方向。學校在對大學生創業觀進行培養時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生個性特點、深入淺出的進行培養和滲透,做到因材施教。
學校可以從主體性出發,學生德育教育的目標以及創業教育進行結合。大學生創業培養目標是有:教育活動目標、素質培養目標。教育活動培養目標是從感性出發,傳授只是以及實際操作。素質培養目的要從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創業知識、創業精神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探討。由此可見,高校在進行創業觀培養時要具有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學生才可以深有體會,學習到相關的只是,才能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可得知大部分大學生對于創業意識認知不足,創業觀不完善以及缺乏創業情感。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視角下95后大學生創業培養要結合德育教育的教學內容,以及正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觀。我國對大學生創業也逐漸重視,但在創業觀培養理念方面還沒有一套完整和系統的體系和范本,這都是德育工作者任重道遠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朱鶴.90后大學生創業觀的培育問題探析[J].知識經濟,2016(22):120~121.
[2]江琛.90后大學生創業的現狀與創業教育[J].教書育人,2017(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