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英/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高校是培養和塑造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層次人才的場所,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該自覺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高校的大學生都是在我國網絡信息化時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他們對于網絡新媒體比較熟悉,相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他們更愿意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學習,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科學的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從意識形態領域掌握自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利用新媒體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大學生是新媒體時代的忠實用戶,也是受移動互聯網影響最深的群體,他們在新媒體環境下長大,網絡上的一些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的思想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再加上西方敵對勢力會利用新媒體不斷向大學生進行思想觀念的沖擊,不利于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動搖他們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思想基礎,導致到學生的信仰出現迷失。同時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越來越差,在互聯網條件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的難度也不斷增加。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對于領導權威的推崇意識逐漸消退,他們更享受的是新媒體時代平等交流的方式,通過召開大會、舉辦活動的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他們更愿意關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不愿意跟周圍的老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這也導致了他們出現感情冷漠、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都是以個人為中心,強調自我個性發展,同時由于長時間接觸網絡新媒體,很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這也就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社交形態是基于移動互聯的手機新媒體,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交往都是高度的依賴新媒體,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卻面臨著老齡化嚴重、教育方式墨守陳規、模式化和刻板化的現象嚴重,他們很少使用新媒體,不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不知道很多大學生現在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大學生不喜歡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工作觀念,逐步確立服務學生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新媒體時代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無線延展性也給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突破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了多維度、隨時溝通的橋梁,高校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有的放矢的對大學生的錯誤思想觀念進行糾正,提高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
新媒體時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現在比較流行的微信、QQ、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新穎獨特,教育內容圖文并茂,深受大學生的歡迎,老師可以在社交平臺多為學生傳播社會正能量和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資料、視頻等,讓學生在新媒體時代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托新媒體的載體優勢和傳播速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和社交中的方方面面,凝聚成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在網絡新媒體時代,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老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與學生之間進行親切、平和、平等的交流,把握當代大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這樣更有利于師生之間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圍,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容易打開心扉、暢所欲言,與老師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主動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