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寅伯 蔣東明 曹俊凱 臧勝超/山東職業學院
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 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其中,網民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學生群體占比為25.4%,近2億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新媒體技術已經深深融合,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開展社交、進行娛樂的主要平臺。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覆蓋面相對狹小,工作方式不連貫,割裂了學生與心理健康教師的聯系,心理健康檔案管理、在線心理咨詢預約、心理健康在線課堂等方面之間缺乏有效的功能模塊進行銜接。新媒體時代,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統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趨勢。本研究基于B/S結構,探索運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統,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應用服務。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統的目的是通過運用高效、穩定、人際交互性強的信息化系統,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有效跟蹤、預警及干預,這就要求管理系統性能要滿足3方面要求:(1)穩定性:目前高校在校生規模均在萬人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統要滿足萬人以上的并發使用;(2)安全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諸多環節均涉及學生隱私,系統必須有較高的安全性,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泄露學生個人隱私;(3)良好的用戶體驗:管理系統的主要受眾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對平臺的使用體驗、界面設計有較高的要求,一旦平臺設計無法滿足大學生的以上需求極有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統主要包含量表模塊、預警分析模塊、查詢輸出模塊、預約-接訪模塊、用戶管理模塊等功能模塊。
將心理健康測評量表格式化后錄入數據庫,在讀取時將量表以結構化形式輸出到客戶終端,將量表與相對應的評分標準、預警標準綁定到同一模塊,實現不同測評量表的模塊化更換。
學生執行測評并提交后,系統將對測評結果進行完整性分析,達到預警標準的學生在數據表中將被寫入預警標志備查,學院心理教師通過危機預警模塊的提示做出反應。
針對學生測評成績以及預警信息執行多元查詢,并對查詢結果的展示進行多角度的展示并針對所有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統計和分析。
學生通過該模塊實現心理咨詢的在線預約并對咨詢師、咨詢時間及咨詢地點進行選擇,心理咨詢師通過該模塊能夠及時獲悉學生的咨詢需求,安排時間進行心理咨詢。在咨詢完成后,心理咨詢師通過該模塊填寫咨詢記錄并將咨詢記錄導入數據庫以供后續咨詢使用。
系統可以對系統中的用戶及密碼進行管理,設置讀取心理普查結果及心理咨詢記錄的權限,保護學生個人隱私。
通過搭建基于B/S架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心理普查形成心理危機預警的自動化,使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進度及普查結果,及時獲取危機預警結果。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及學生個體發展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專業力量條件下提高心理危機排查與干預工作的效率的同時最大程度滿足學生持續增長的心理咨詢需求成為亟需破解的工作瓶頸。通過運用心理健康管理系統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人員的科學配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