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煥/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絹人,又稱“絹偶”或“人偶”,絹人是以鉛絲為骨架、棉花纏絮肌肉、外用絹紗為肌膚制成立體人形。以“絹”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立體人形藝術品稱之為“絹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絹人制作技藝在北京得以恢復發展,因此,又稱“北京絹人”。
中國是最早發現利用蠶絲的國家,是聞名世界的絲綢大國,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的北京絹人作品既顯示出我國傳統手工藝的水平,又彰顯出中國是絲綢之國的文化歷史。2009年,北京絹人入選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北京絹人工藝嚴謹,工序繁瑣,整套技藝流程難度非常大,能夠熟練掌握此技藝的人屈指可數,純手工制作的北京絹人在國內市場上很難見到,制作技藝逐漸流失。北京絹人在傳承與發展中面臨著很大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北京絹人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政府加大力度的扶持北京絹人,北京絹人的認知度和關注度有所提升。但北京絹人作為一種特殊的傳統手工藝品,以“國禮”的形式恢復發展,不能為大眾所服務,因此北京絹人不為大多數人所關注。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人不了解北京絹人,甚至有些人表示沒有聽說過。社會的認知度低影響北京絹人的傳承與保護。
北京絹人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新產品的研發需要充足的經濟支持,北京絹人作為工藝嚴謹、工序繁瑣的手工藝品,完成一件作品耗時耗力,每一件非遺工藝品都飽含傳承人的心血,都有其獨特的價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兩個月完成一件北京絹人售價僅僅幾百上千元,很難維持生計。在對杜蓓老師的采訪中得知,杜蓓老師最得意的門生已經轉業,其學生連基本的溫飽滿足不了。目前繼續從事絹人制作工藝的大多為退休老人,他們利用閑暇之余制作北京絹人用于收藏、紀念。
當今社會,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適合繼承的青年人來說,制作背景絹人耗時耗力、工序復雜、成本高且回報低,手工藝品更傾向省時省力、工藝簡單、回報率高的現代技術職業??總鹘y技藝吃飯已經很難維持生計,年輕人即使是喜歡也只是作為副業。
被大眾熟知的刺繡、蠟染、剪紙等已經廣泛的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絹人只注重了審美性,并沒有在實用性上有所體現,因此大眾對北京絹人的認可度也大大降低,反而機械化生產出來的布偶娃娃更易被大家所接受,在兒童玩具中出現的頻率較多,雖然在美觀上不及北京絹人,但在實用與審美的統一上略勝一籌。北京絹人在設計理念上同樣缺乏創新,整體單調乏味,缺乏現代審美風格。
北京絹人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其生存空間不斷惡化,頻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對北京絹人的有效搶救是非常緊迫的。然而,資金緊缺是主要問題,因此,要保護北京絹人,必須給與物資上的支持。政府需根據實際實際情況對北京絹人技藝的保護做財政預算,拓寬社會資金的籌集渠道,給與北京絹人技藝的保護提供物資上的支持。
想要發展北京絹人,人是關鍵,人力資源如今已成為第一資源。北京絹人的傳承需要傳承人的代代相傳,如今面臨著北京絹人的傳承人老齡化,即將出現技藝傳承的環節斷裂,因此促進北京絹人的傳承保護,必須挖掘人才并重視人才的培養。
當下在北京絹人保護工作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針對北京絹人的相關管理制度以及執行方式依然還有很多需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相關制度缺位、法律規范籠統,保護部門權責不清晰等等,使得非遺保護中的傳承人失去了話語權。在北京絹人面臨危機的今天,通過建立評估機制、傳承制度建設、信息化建設等,將北京絹人保護工作機制建立健全。
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傳承人固守文化的表象而忽視其核心的傳承與發展是對北京絹人的破壞,非遺強調要以時代為導向,北京絹人作為非遺的一部分,始終停滯不前。創新發展是關鍵,任何一種文化都會隨著人們的認識而不斷的優化更新,北京絹人不應局限于傳統文化,應注重文化的發展與創新,讓傳統與現代接軌。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精神領域的重要的變化,使得作為生長于民間社會背景之上和承載民間文化內容的非遺,面臨著傳承和發展的困境,亟待實現有效保護?!北本┙伻俗鳛槲椅覈奈幕鍖?,具有重要價值,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北京絹人,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傳承、保護、發展北京絹人,從而有效的推動北京絹人的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吳國洋.鄧穎超與北京絹人[J].北京觀察,1994(6).
[2]鹿耀世.北京絹人的誕生[J].浙江工藝美術,1995(1).
[3]鹿耀世.葛敬安與北京絹人[J].上海工藝美術,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