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茜媛/江蘇旅游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不同,主要是培養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提升人才的就業競爭能力。從目前來看,伴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開始被社會廣泛接受,就業率不斷提升,如何保證就業質量成為了高職院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研究高職學生就業質量影響因素,對于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當前,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存在著重視就業率而輕視就業質量的現象,將目光片面放在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上,對于專業對口率、崗位適應度等缺乏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表明,對于高職畢業生而言,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就業意向以及就業質量,其本身對于就業滿意度的影響巨大,但是一直處于被忽視的情況。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數強調崗位硬性條件對于就業質量的影響,沒有分析軟性環境因素,心理因素更是無從談起。性格因素作為心理因素的一個核心構成,其對于高職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本文以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例,選取應屆往屆畢業生300人,通過網絡發放電子問卷,回收問卷230份,回收率76.7%,較預期偏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部分畢業生在畢業后更換了聯系方式,與學校之間缺乏聯系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新時期,高職學生在就業時考慮的因素更加多樣化,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工資,對于本身所從事的職業以及是否專業對口也不太看重,單位規模同樣不是找工作的主要參考因素,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單位類型、行業前景以及自我感受等方面,就業觀與幸福觀較為成熟。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最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越發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強調對其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繼續做好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同時,新時期政府部門越發重視社會環境建設,在文化、政策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也確實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果,但是與現實需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薪酬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就業質量的提高,也不表示就業滿意度的提高,如果忽視學生的心理特質和性格因素,就業問題將始終無法得到真正解決。在短時間無法改變環境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使得其形成更加成熟的思想價值觀念。
從上述調查結果分析,性格因素對于高職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而想要提升高職學生就業質量,想要在綜合考慮性格因素的情況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就必須確保高職學生具備能夠勝任相應崗位工作的能力,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而考慮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特質和性格因素,對其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進行培養,理論聯系實踐,使得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鍛煉意志。
以往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強調大而全,專業特點不明顯,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導致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缺乏,同時普遍存在著重就業率而輕就業質量的情況,以就業率作為招生的資本,卻沒有關注學生就業后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學生的專業對口率、就業穩定率等不夠重視,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對此,高職院校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和認識,加強就業引導工作,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研討、市場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選擇就業崗位,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促進其就業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保證較高的就業率,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就業穩定率,確保學生的工作崗位能夠與其個人愛好、性格特征相吻合,這樣才能使得其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實現長遠穩定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等教育不斷普及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畢業生面臨著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及就業壓力,雖然政府部門一直在完善就業服務保障體系,高職院校也通過校企合作等方便時,對教學體系進行了優化創新,就業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業質量一直都不理想,影響高職學生就業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學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學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是其中之一,想要提升就業滿意度和就業質量,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特質,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引導,繼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小義.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2):130.
[2]任麗娟.河北省高職大學生就業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4):197~198.
[3]張溪,甘祥根.基于職業視野的高職學生就業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3(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