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國民思想認識裹足不前
國民的思想認識停留在小農意識和保守主義的階段,不務實,不創新,不求發展,這些思想認識沒有對國家的發展起到良性作用,無法改變國家困境。
2、國際環境
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范圍內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迎來了整體和平時期,這為我國的發展和開辟新道路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挑戰。我們需要抓住難能可貴的和平機會,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謀求發展,改變國家貧窮落后的現狀,實現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愿景。改革開放迫在眉睫。
過去的四十年少實踐中,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獲得了經濟的高速騰飛,中國在經濟、政治、教育、軍事、外交等系列領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傲人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大提高了在國際上的地位。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新改變、新機遇和新發展。
1、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具有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曾經的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經濟、科技、軍事均處于領先水平,具有泱泱大國的風范。然而,清中后期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了慘痛教訓。在各列強通過工業革命獲得了巨大成功的時候,中國錯過了絕佳的發展機會,整體發展水平停滯不前。落后就要挨打,中國損失了巨大的國家利益;種種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發展想要發展不能關起門,想要發展就要對外開放,想要發展必須走改革開放之路。正如領導指出的:“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但是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2、只有改革開放才能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
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相繼出現,這些都對于中國特色主義發展具有指導作用。事實證明,我們創造的這些理論和總結的經驗,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前提,才能順利的在國內實施開展。40年來,中國通過不斷的調整發展方向,改進發展腳步才能真正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只有改革開放才能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
3、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大力發展科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需要不斷借鑒和吸收他國的文明、科技成果,才能更好的發展我國的各項技術水平。我們對于他過的經驗和成果,需要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在實踐中摸索,在改革開放中謀求立體式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穩步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年平均GDP增長超過10%,國內生產總值較改革開放之初增長了15倍。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1、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我國的人均收入較改革開放之初增長了七倍。人均GDP增長約60倍;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農村全面解除生產集體制,開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動了農村生產的積極性,迅速的解決了國民的溫飽問題。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不可謂不說是個奇跡。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在見過之前,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路線,在當時是非常適合國內現狀的,改革開放之后,同樣也從農村開始進行開放市場經濟的試點,而后逐步向城市推行,成果顯而易見;在中大型企業內部,進行了所有制的改革;面向全國實行了稅費制度改革。
1984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確定我國目前階段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為“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200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區別于過去的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能適應社會發展。
3、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整體實力的不斷壯大。通過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的市場經濟更加的開放和自由;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崛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頂級出口貿易國家,并且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過去,“中國制造”代表著“粗制濫造”,而現在“中國制造”成為了“質優價廉”的代名詞。
經濟實力逐漸變強,中國產業鏈也更加多元和完整,吸引外來資金的能力就越強。中國目前貿易順差優勢逐年體現,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不容小覷。
接下來以北京、秦皇島為例簡單闡述改革開放以來各種變化。
北京市自改革開放以來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國民經濟顯著增長。北京改革開放初期的工業城市轉變為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城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調整。目前,北京的各項經濟指數均列全國第一。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變,人均收入為1978年的幾十倍。全是的社會事業發展腳步十分迅速,科技行業迅猛發展,教育產業不斷壯大,高校林立,人才輩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逐漸實現了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
秦皇島目前以工業發展為主要產業。改革開放四十年,秦皇島已經形成了以的機械制造、金屬壓延、糧油食品及玻璃建材為主導的工業規模,具有國內領先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
秦皇島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位于渤海經濟帶的核心位置,是中國北方最為重要的不凍港,年吞吐量過億噸,是世界排行靠前的超級大港。
為更好地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方面產生了哪些變化,通過網絡途徑,面向北京、重慶、秦皇島、長沙四個城市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的主要人群為50歲以上的人群,這個年齡的人親身經歷過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因此調查結果具有真實性、準確性以及合理性。
改革開放之后,食物方面的花銷在總收入中的比重明顯大幅度降低,這證明,當前社會較改革開放之前的生產力水平有著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有越來越充裕的條件進行其他項目的花銷。
居住條件方面,七成以上的人認為現在的居住環境好了,家用電器更多了,也有不到三成的人認為現在家庭人口變多了,人均居住面積反而更小;另外還有六成左右的人群認為現在的居民樓更封閉,與鄰里鄰居之間的交流更少,圈子變窄,與皺紋人的接觸變的更少了。這說明,當前社會居住條件正在組合年編號,但是居民的交際圈子變得更窄,現代人生活的更加獨立和自由。
道路交通方面,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認為現在的道路交通條件更好,公交車、私家車數量更多,出行更加方便,也有四二分之一的人認為現在車多了,城市里面空氣條件更差,更擁堵,且經常修路,改造,帶來了很多出行上的不便。這說明,政府在市政、道路上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生活,可是在市中心等地點,仍然存在擁堵現象;現代人私家車保有量升高,出行上的便利,使現代人生活得更加自由、方便、視野更加開闊。
絕大部分的認為在教育方面國家做出的努力包括: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校擴招生;義務教育免費;教師的素質和地位不斷提高;教育設施的現代化、信息化 ;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助學政策出臺,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提高;職業教育受到重視,技術類院校發展迅速……這些都讓國內教育大環境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之后,家庭文化產業支出以及個人娛樂方式更為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多種途徑充實自己或進行娛樂活動;對于國家整體的休閑娛樂場所較改革開放之前來說數量更多、質量更好。這證明,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之外,文化和娛樂方面的需求變得更大、更多元,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最后,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現代人思想意識較改革開放之前更獨立、更開放、更自由、更進取、更務實、更多元、更創新、更法制、更民主、更健康。這也與之前28提調查結果基本相符。這證明,我國的國民思想認識隨著生活水平的上升變的更上一層樓,也證明了改革開放對于我們的國家來說,是十分正確的道路。
通過這次問卷的調查及分析和總結,讓我們對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的衣食住行用的變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證明了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的思想認識總體來說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這證明我國的國民思想是十分積極向上的。
過去的人經常餓肚子,對于事物的要求就是能填飽肚子;現代的人對于事物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如營養均衡、美味、新鮮、綠色、有機;過去人缺衣少穿,服飾樣式單一,現代的人更注重跟隨潮流和展現個性;過去的人住在筒子樓、平房、老公房里,只有少數人家才能擁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現在的人住房寬敞明亮,冬暖夏涼,政府也出臺了多方的住房保障政策;過去的人出門只能坐驢車、騎自行車,搭公交,而現在高鐵、高速公路遍及全國,私家車的保有量穩步增加,飛機航線密布,惠及全國。
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步入了信息化時代,高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國的信息網絡后來居上,引領世界。過去的人娛樂設備基本只有廣播、黑白電視,而現在各類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全世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實實在在的惠及普通百姓。而在四十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
人們在改革開放之前做夢都想不到能在短短的四十年時間里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從思想認識方面也越來更獨立、更開放、更自由、更進取、更務實、更多元、更創新、更法制、更民主、更健康,這都與我們這四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由傳統的拘謹刻板轉變為開放活躍,由過去的保守懈怠轉變為現在的銳意進取;由過去的被動創收呈現為現在的獨立自主……總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貫徹落實,給我們的思想認識、價值取向等都帶來了巨大改變。歷史的發展一次次的印證,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比正確的選擇,改革開放帶領我們全民奔小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高生產力,相信在國家的政策推動的高速發展之下,中國夢的偉大藍圖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