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文檔一體化管理,就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論作為指導,對文書和檔案,進行統籌規(guī)劃和科學的管理,從而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整體效能,進而保障相關檔案、文秘等文件流動和存儲的高效管理。該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檔案管理質量,同時還能讓相關檔案的管理變得更具有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由此便可實現檔案和文件管理的現代化。
這種一體化理論的發(fā)展歷程較為漫長,在此過程中,諸多的經典理論對其構成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并逐漸成為該一體化理論的重要基礎。在這些諸多經典理論中,文件生命周期理論無疑極具代表性。該理論提出,文件從最初的形成、再到銷毀,或者轉換成檔案被永久存儲,這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不同國家因為自身管理體制的差異,對文件的流動階段細分,往往存在著相應的差異,主要涉及到三段論,也就是所謂的“現行”、“暫時保管”、“永久保存”;另外還有一種四段論,也有著頗大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形成”、“應用和維護”、“鑒定與選擇”、“檔案存儲”。不過這幾個理論的基本內容整體一致。首先,文件從生成到最終的損毀,或者存儲,有一個顯著的流動過程,而且具有連續(xù)和完整性;第二,文件對象所處階段不同,那么和相應的服務對象、管理模式等,都有著相應的對應關系。
隨著檔案管理技術的發(fā)展,檔案管理有了更為先進的手段,當然,這也為檔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確保這兩個屬性,就需要使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來加以保障,也就是說,必須要通過相應的保障體系,來解決不同單位主體所涉及到的諸多管理問題。
檔案文件本身有著極高的技術含量,而且還頗具復雜性,因此必須要有與之對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另外,相關的文件管理者,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檔案管理技術,可以對檔案文件的管理和形成特點進行深入掌握,并能通過專業(yè)知識,對其進行科學管理,進而將檔案文件和檔案功能需求,充分的展現在系統設計之中。然而在具體工作中,現代檔案的管理和組織往往相對缺乏,很多部門的管理人員,還僅僅處于檢索和收發(fā)管理環(huán)節(jié),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意識,也沒有相應的先進管理技術。
傳統的文件和檔案管理模式具有相互獨立性,受到這種管理意識的影響,在開發(fā)相關的信息輔助系統之時,就容易出現對文件的流動性給予了關注,但是卻對文件向檔案進行轉化時的完整性卻給予了忽視,一些檔案文件一體化系統,僅僅是將辦公輔助系統所產生的文件直接導入到檔案系統,更多是對手工文件進行模擬。還有一些部門,為了自身需求,開發(fā)了相應的檔案文檔一體化系統,然而沒有相應的統一指導,導致系統功能雷同,缺乏兼容性,這些都會顯著制約我國文件、檔案管理的一體化。
從國家的高度,構建統一的文件、檔案的行政管理機關,這樣就能對不同部門、地區(qū)的檔案和文件進行統一的管理,進而實現對全國的檔案管理工作進行規(guī)劃和協調。此外,還需要從宏觀視角,對檔案和文件的一體化管理編制相應的政策,進而對其進行科學的貫徹實施,從而強化對文檔工作進行監(jiān)督指導。在機關中,必須要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機構,對文檔的運動流程,進行全面管控,進而實現三位一體的管理,也就是將收發(fā)、登記、標引等諸多工作進行統一,同時將當前的工作處理和立卷進行同步,于是就能實現文件辦理完成,相應的文件就能得到歸檔,進而讓文檔管理從原先的相互獨立性,轉換成相互融合和統籌的管理模式。
當前,不僅要對傳統的文件和檔案管理等相關業(yè)務進行完善,特別是對這兩種管理模式的重讀、矛盾的政策文件進行重修,使得雙方全面的協調統一,進而得到較佳的工作秩序和提升工作效率。另外,要強化檔案文件管理標準規(guī)范的編制,具體內容包括:第一,管理性標準。也就是對相關管理人員的具體職責、用戶的義務和權利、電子信息源的合法性進行明確。第二,業(yè)務性標準。具體涵蓋了檔案文件的管理規(guī)范、數據標準等,譬如后者,又可以進一步細分成檔案文件存儲格式、保管期限表等。第三,技術性標準、具體涵蓋了檔案文件移交和交換技術規(guī)范等。
首先,要以文件的內容、結構和背景信息作為管理重點,將文件、檔案系統進行整合,使之相互兼容,確保檔案文件具有可靠、完整和真實屬性,由此實現檔案一體化的管理目標。其次,構建系統的評價機制,進而提升當前此統一的檔案管理輔助系統的市場化水平,進一步促進該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最后,要從軟硬件等技術層面入手,確保檔案管理系統的安全性,選用那些性能更高的檔案安全管理技術,并對數據進行定期的備份,另外,還需要引入相應的加密技術,構建內部的防火墻,對外網的入侵和非法訪問進行防控,從而顯著提升網絡安全性。